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
TUhjnbcbe - 2023/5/5 20:45:00

即位之初与宣帝与霍光的良性互动

汉昭帝去世后,霍光一个月内废立两帝,权势之盛可谓震古烁今。

因此,宣帝初登大宝,就被霍光的威势震慑得手足无措: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从小在监狱里长大,成年后没有顶着皇族荣耀而是过着普通生活的汉宣帝,常年混迹市井之中,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他知道,想要坐稳皇位,就不能冒犯霍光的权威,要审时度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因此,本始元年(73年)春,霍光故作姿态,表示要归政养老,宣帝洞悉其意:

“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已敛容,礼下之己甚”。

为了稳住霍光,汉宣帝把姿态放得相当低,不仅政务要先让霍光先看,朝见的时候在霍光面前也不敢摆出皇帝的架势来,谦卑谨慎。同时,还下诏褒扬赞美霍光,封食邑户,前后赏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奴婢一百七十人,马两千匹。

霍光虽然权倾天下,但此时已经老了,年龄是他最大的敌人,也是汉宣帝最好的帮手。所以这一时期,两个人的关系尚算融洽。霍光想要在死后保持家族的荣华富贵,就少不了宣帝支持,他铲除上官桀等反霍集团的所作所为,已经被时论所不容,所以,为了家族他需要一个亲霍氏的皇帝。

因此,霍光虽然大权独揽,但在形式上,仍让汉宣帝主持朝政,对他的意见给与一定的尊重,他掌人事变更之权,却也在具体施政方面,给与宣帝一定的权力。

宣帝一方面对霍光表示尊重,认可霍光的施政,但也小心翼翼地发挥自己,在朝堂上一点一点凸显自己的影响,比如主动动用天子私藏以助国用,给汉昭帝修陵的钱本来应该是国家出,但宣帝却主动拿出自己的私材,这无疑是一项德政,减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宣帝地位稍稳后对权力空间进行拓展

稳住霍光之后,宣帝就开始了他对权力空间的拓展,以及其隐晦的手段来发展自己的核心势力。

首先,施恩宗室贵族,宣帝以昭帝继承人的身份入继大统,但宣帝始昭帝的侄孙,礼只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没有以孙继祖的,且以庶人身份继位,在合法性与正统性方面都存在极大欠缺。

所以宣帝即位后,在尊崇、礼敬霍光的同时,不断施恩宗室,以期得到宗室的认可和支持。由于所选的时机比较合适,并且宗室此时已降至贵族地主的地位,对霍光的威胁不大,所以都得到了霍光的许可。

得到宗室认可最大的好处是,合法性和正统性得到保障,这样霍光就不能轻易再行废立之事了。

其次,针对霍光亲党控制朝政的现实,宣帝试图通过与霍光亲信的互动,从内部对其集团进行分化瓦解。

车骑将军、光禄勋、富平侯张安世是霍光的副手,位高权重,宣帝即位后,便有意识地拉拢他。张安世的兄长是去世的掖庭令张贺,张贺对宣帝有抚育之恩。宣帝以这个关系为突破口,以报恩的理由不断地向张家施以恩惠。

由于张贺无后,宣帝对张贺的报答事实上都落在了张安世父子身上。以定策之功将张安世的食邑增加到1万零户,将张安世三个儿子都任命为中郎将侍中,同时由于他其中一个而张彭祖为张贺继子,少时跟宣帝一起读书,关系密切,所以通过张彭祖向张安世致意,是可以想见的。因此,张安世渐渐地就与宣帝结下了君臣之谊。

再次,宣帝还着力发展自己的外戚势力。对于置身于霍氏集团的包围之中的宣帝而言,他迫切需要培植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力量,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就当是情势而言,提拔自己的外戚,将他招入自己的团队,无疑是最便捷的办法。这也是他老刘家的老套路了,扶植外戚势力来对抗功臣集团。

宣帝还没有做皇帝之前有结发妻子许平君,但做了皇帝之后,霍光有意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对于宣帝而言,与霍光结亲,可使她地位得到巩固,但这样一来,后宫就会被霍家控制,宣帝将如昭帝一样,任由霍家摆布。

如果立许平君为皇后,宣帝可利用许平君控制后宫,并可根据传统,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光汉为侯,使许氏外戚成为朝廷新贵,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所以于情于理,宣帝都倾向于立许平君为皇后。

这一次立皇后的博弈,宣帝充分显示出了自己卓越的政治智慧。他不能直接表明心意,因为这便代表着公然违背霍光的意愿,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很可能是他所无法承受的。

于是他故意“诏求微时故剑”,一柄故剑尚且珍惜,更何况是结发妻子。大臣们立即领悟了皇帝的意思,知道他想要立自己的结发妻子为皇后。

考虑到老迈的霍光死后,宣帝很可能要执掌朝政,群臣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权衡利弊,觉得既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其让宣帝不满,不如让霍光不满,于是请立许平君为后,宣帝一番高明的谋略下,许平君于元平元年十一月,被立为皇后。

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宣帝一继位,皇权便呈现出自权臣之手向君主转移的态势,群臣由于敏锐地注意到这一政治现象,因此不惜得罪霍光,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由于众议难违,霍光虽然不满,也只能认了。

接着,宣帝又试图将他祖母的娘家史家、母亲的娘家王家引入政坛,但由于他们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还属于戴罪之身,要想将其引入政坛,就必须先恢复他们的外戚地位,而要恢复,朝廷就需要给巫蛊之祸中冤死的宣帝父亲和祖父一个明确的说法。

巫蛊之祸所酿成的悲剧,虽然汉武帝晚年时有所平反,但朝廷始终没有给出一个正式的结论。

因此在本始元年六月,宣帝下诏要求群臣为他的父祖议谥,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作用,只要定下了谥号,那么也等于恢复了政治地位。

接到诏书后,大臣们在霍光亲信丞相蔡义的主持下,经过反复权衡商议,提出处理意见。他们把宣帝的父亲史皇孙刘进从卫太子事件中剥离出来,谥曰“悼”,《逸周书·谥法解》曰:“年中早夭曰悼”,所谓“年中”也就是中年的意思,因此所谓“悼”也就是伤感英年早逝的意思,这算是一个不错的谥号了。

对卫太子刘据,则谥为“戾”,《逸周书·谥法解》称:“不悔前过曰戾”。这属于恶谥,打相对于丑、刺、幽、厉。荒、纣等而言,戾的贬义相对而言是比较轻的。

对于宣帝而言,蔡义这样的处理,显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但因霍光主政,他有意见只能憋着。不过毕竟恢复了他爹刘进的名誉,还享受了诸侯王的待遇,他祖父家人也都恢复了贵族待遇,还是稍有收获的。

史、王两家也因此获得了外戚身份,宣帝借此已可以讲他们引入政坛,安排一些相应的职务,让他们辅助自己了,只是王家虽然恢复了外戚身份,却找不到人了,直到霍光去世,还是没有找到。

最后,宣帝还任用宦官,又将在民间结识的一些朋友引入正太,比如戴长乐。

霍氏家族对宣帝的反制

霍光对宣帝立许平君为皇后感到很愤怒,于是报复来了。

霍光废昌邑王的时候,为了平息舆论的不满,把上官皇太后请出来主政未央宫,等到宣帝继位后,皇太后主动交权,意味着:政令一出于宣帝,这意味着霍光权力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霍光乘立后之机,让上官氏归长乐宫,表面上移权于宣帝,这样做其实对霍光也是有利的,但霍光也借此表示对宣帝的不满,在上官氏回长乐宫后,他在长乐宫“初置屯卫”,而担任长乐卫尉的人是他女婿邓广汉。

这么做的目的实在太明显了,把上官皇太后这个吉祥物控制在手里,关键时刻可以抬出来废皇帝啊。

同时,霍光拒绝了封宣帝老丈人许广汉为侯,以刑人不宜君国”的借口达成了这个目的,之后宣帝给父祖议谥也是霍光的反制手段之一。

在宣帝寻找母家的时候,在霍光主政的情况下,官员们为避免得罪霍光,敷衍搪塞,所以宣帝虽然一即位就大力寻找其外祖母家,可始终找不到。当时的官员根本不把宣帝的命令当一回事。而针对宣帝的种种小动作,霍氏集团不断借天象异常警告他不得背叛霍家。

而霍家与宣帝之间的明争暗斗,最严重的事件便是皇后许平君之死。这件事,其实并不是霍光主使的,霍光虽然跟宣帝斗,但总是维持在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因为他深知,霍家真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下一代,自己死后要想保持荣华富贵和地位,只能跟宣帝搞好关系,即便搞不好,起码也不能得罪深了。

可霍光一生权谋斗争厉害,偏偏有霍显这么一个无可奈何的老婆。本始三年,许皇后临产前得病,召女医淳于衍入宫,淳于衍与霍家关系亲密,在霍光夫人霍显的指使下,淳于衍待许皇后生产后,取出随身携带的附子末掺和在太医所制作的药丸中,服侍许皇后吃下,许皇后遂被毒害而死。

许平君的死,是后来宣帝以谋反罪族诛霍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没有这么一件事,霍氏的下场也不会这么惨,至少保全宗族还是没有问题的。

霍光虽然权势滔天,但整个霍氏家族只有他一个明白人,家族后继乏人,使得整个霍氏集团在霍光死后必然会立即分崩离析。对于宣帝而言,他只需要在霍光活着的时候,不过分得罪霍光的情况下培植势力,双方维持在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下,那么宣帝实际上就等于已经赢了霍光。

宣帝完美地诠释了霍光活着的时候自己所扮演角色,即便霍光死后,也对其极尽荣耀,将其比之萧何。霍光活着,宣帝只要自保且能发展点力量就好,毕竟霍光死掉之后,皇权自然就会从权臣之手回到自己手中,霍光死了,霍氏集团没有出色的继承人,自然不可能继续延续昔日的荣光,攻守易位,以宣帝的政治才能,很容易就能把整个霍氏连根拔起。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能够顺手点个赞或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