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还是把“大裤衩”之名冠给了央视
央视新大楼被人叫做“大裤衩”,央视人自己觉得不雅,就向社会征集“雅名”,不成想民还是把“大裤衩”之名冠给了央视。结果出乎央视预料,友似乎不是顺着“雅”字起名,偏在“俗”处用功;有人提名叫“鸟腿”,说这样可以跟“鸟巢”攀上亲戚,你想,国家体育馆叫“鸟巢”,国家大剧院叫“鸟蛋”,央视叫“鸟腿”,不就呈“三鸟鼎立”了吗?有趣!但“鸟腿”和央视新大楼的形象相距甚远,世上哪有那么强悍有力的“鸟腿”,这得什么鸟才般配呀?反生不伦不类之感。有人顺势说叫“斜跨”吧,很形象,但也更抽象,而且斜着身子“跨”,征“正”名不着,反与“斜”名相勾连,难免让人付之一哂。其实比较下来,还真是“大裤衩”之名容易叫得响。只是一开始叫会有人羞红着脸说此名有勾人猥亵之嫌。哎,就别往那方面想了,仅仅是一形似的名字罢了!要照那么说,民间不还有“大裤衩”即“大明白”之意吗,也还算不错!想想也真难为了央视,索性就叫“大裤衩”怎么着,管它大俗还是大雅?然而问题的关键是,一开始这个词怎么就和央视新大楼有了“不解之缘”?难道新大楼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太过强势?堂堂的国家电视台,要以怎样的建筑风格映入寻常百姓的眼帘才算满足了大众的亲和力?一个扭曲的造型,一个君临下界的造势,一个不与周边景物共舞的特型建筑,其实叫“大裤衩”也还包含当下相当“丰富”的内蕴。不信按照央视之意起个“正名”看看,不有人提供叫“时空大厦”么,一上口就让人觉得特矫情。先不说一个大楼的名字因太注重意义而倍感太沉重,更让人感觉空洞无比。其实,央视“雅居”叫个俗名也未尝不可,别用征名来正名了。当人们已然适应了这种视觉的强势,习惯了央视新大楼和周边建筑的“错落有致”,那时的一句“大裤衩”兴许就有了无比亲和之感。何必非得图它“雅名者”,“须和央视地位差不多也”的诉求?揶揄乎,调笑乎,哈哈一笑,俗名亦化玉帛也。由此可见,人们对实物的“名份”诉求是与生俱来的。名字的主人一心想正宗化,而他人偏以揶揄相对,如此才有了聪明人先给自己取个乳名的智慧,一来显亲切,二则显谦和。否则,等别人起个绰号叫开了岂不悔之晚矣?看来,还是先行的态度至为关键。但也有例外,比如鸟巢旁边的游泳馆叫“水立方”,怎么想都觉得好!其实,给建筑物起名有点像中学生在考场上写话题作文。学生先看了材料,往往不能马上理出清晰的思路,就只能顺势写着看,等到文章写完,在临交卷前来个仓促命题,不成想有时还成了优点,只是这种情形太少了,多数都是以套话,空话命题,因为硬逼着学生在责任道义上立意,无论先写还是后写都起不出什么好题目。由此我感觉到,中国的名与实总是以很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殊不知缘于受了感情支配,到增添了自恋之嫌;而别人偏又拿对方的自恋开玩笑,所以民间的轻松话题就成了一道时下不可多得的幽默风景线,这是一种民间的智慧,应该珍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