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这座我们每天穿梭其中,不能更熟悉的城市,在车水马龙,繁华喧嚣的背后,藏着许多我们不曾了解过的故事。
小鬼对身处的这座城市充满了好奇,空闲时和小伙伴们查阅典籍,寻访城市,今天,要把我们探索的成果分享给你们——
岳阳本地人都知道湖南理工学院,风景美如画,文化氛围浓厚,那么你们知道湖滨大学吗?学校在哪知道吗?学校历史知道吗?如果你都回答不知道,那么小鬼今天为你揭晓,带你涨知识
-湖滨大学-
学校位于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湖滨办事处黄沙湾社区,今岳阳市委党校和岳阳特殊教育学校院内。年5月,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校历史悠久,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美国牧师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在此开办补习班,宣统二年最后建成。
校内设大学部,后改为高级农业职业科,俗称湖滨大学。抗战期间,该校迁往湘西沅陵继续坚持办学,建国后改为岳阳农校。
学校建筑群布局和建筑环境承袭欧美风格,多为中式屋顶,西式墙身,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物。现存建筑共有13栋,其中市委党校5栋、市特教学校8栋,主要分布在黄沙湾沿湖山顶及东西两侧山坡上。
岳阳教会学校是帝国主义对湖湘进行侵略的实物见证,也是岳阳新式学校中最早的高等学校和近现代教育的肇始之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这样颇具价值的建筑,值得一看!特别是喜欢拍照的朋友一定要去,这般精致的楼房,是绝佳拍摄地!
在华容县三封寺工业园湖南福尔康医用卫生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坐落全国第①家棉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占地近1万平米,共有3层,6个大厅,24个展室。第一层是医疗馆,第二层是棉花馆,第三层是棉纺馆和无纺馆,北面还有一座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都离不开一个“棉”字。
华容种植历史悠久,宋末之初已开始普及种棉、棉纺、棉织,清朝时,著名巴陵“木棉布”就来自于华容。清朝光绪年间,清廷曾两度从美国引进“陆地棉”首先在华容试种,繁殖推广。民国初期至今,华容已成为湖南第一产棉县,目前为全国三大产棉县之一。
展厅内,还陈列着来自各朝代的织布梭子、檐架、压花磨盘、弹花弓、筋棒等近代纺织工具,为参观者提供了了解我国纺织工具发展变迁的实物说明。
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故事……在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陈列下,博物馆俨然成了一座民俗文化的“宝藏”。
对棉文化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哦!
大家都吃过各种样式的辣条,但是你肯定没听说过“辣条专业”,年9月15日,首个辣条专业班在辣条发源地岳阳市平江县开班啦!
据悉,该专业班由平江职业技术学校与麻辣王子合作共建,共有59位学生。专业开设挤压膨化机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等课程,为行业输送人才。
老师为学生们演示辣条盐分含量测试。开班第一天,学校就邀请了相关教授给同学们讲课,还请专业人士给学生们进行辣条实操的讲解,与其说是“辣条班”,更像是更细分、更具针对性的食品科学专业。
图为学生们参观制药级GMP洁净辣条生产车间。杨华峰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我市通过详细认真普查,目前已有35项名录列入岳阳市级非遗名录,17项名录列入省级名录,6项名录列入国家级名录,1项名录列入联合国名录。小鬼今天带你一起领略下,咱们岳阳的非物质文化宝藏!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国家法定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最初是民间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传承至今,端午节拥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等习俗。
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12月7日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
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渔歌(洞庭渔歌)
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张口就唱,渔民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早在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记载。它和其它民歌一样,也是洞庭渔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曲调主要源于洞庭渔民中广泛流传的民间小调,这是在渔歌、湖歌、灯调的相互影响、掺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年由岳阳楼区政府申报成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洞庭渔歌》现有市级传承人两人,区级传承人四人,并在洞庭街道办事处设立了一个多平方米的传习馆,在九华山小学设立了传承基地,真正让非遗文化走进了校园、机关、工厂、军营和社区。
龙舞(九龙舞)
平江县九龙舞形成的历史悠久,对于研究平江的历史、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从起源至今,经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表演套路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已形成了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阵容庞大(九条龙同场表演,每条龙由10位青壮年舞着,包括司锣、司鼓、司号、旗幡手等,每场演出都得有人同场献艺,舞龙者传统称为龙兵),阵势复杂(大小表演套路20多个,整个套路表演完毕,需要3个半小时,大套路套小套路,环环相扣,变幻莫测,看了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燎乱),在中国龙舞中可谓独树一帜。
年,平江白杨九龙舞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年被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长乐抬阁故事会历史悠久,传承千年,是从远古每年正月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上元闹花灯中演变而产生的。据考证源于隋唐,盛于明清,上世纪八十年代已达顶峰。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成为湘北地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一。
长乐抬阁故事会不是普通的说故事,而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并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间行为艺术。是哑剧由戏剧舞台走向露天活动舞台的发展,是人性化最直观的表现,是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她集中流传于汨罗长乐镇一带。
年,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鼓戏(岳阳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起源于清·嘉庆癸亥年间(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主要流行于湘、鄂、赣三省邻近的数十个县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传统花鼓戏《清风亭》剧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岳阳花鼓戏广泛吸收岳阳民间小调、山歌特色,同时吸取了其他剧种的艺术因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高亢明快、淳厚质朴、吐字清晰,以伴代唱、以声传情,既善于表现激昂慷慨、悲壮高歌的场面,又能抒发深沉、轻柔、哀怨的情感,具有湘北地区民间音乐的特色和乡土气息。
岳阳花鼓戏《郭子仪拜寿》剧照年,岳阳花鼓戏因其独特的文化、历史、艺术价值,正式被国务院确认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岳阳花鼓戏《许仙游湖》剧照花鼓戏(临湘花鼓戏)
临湘花鼓戏,俗称嗡琴戏,因其音乐从嗡琴艺术的音乐演变而来,加上主奏乐器为嗡琴而被老百姓习惯称作嗡琴戏。
临湘花鼓戏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形成于清道光年初的龙窖山(旧称药姑山)下的尤港河上游地区,流布于以临湘龙窖山为中心的湘鄂赣毗邻地区的岳阳、平江,湖北的通城、赤壁、崇阳、通山,江西的修水、铜鼓等地,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湘北艺术奇葩,深受湘北地区人民喜闻乐见。
年,临湘花鼓戏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临湘花鼓戏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巴陵戏
巴陵戏,原称“巴湘戏”,因艺人多出自古巴陵、湘阴和临湘之故。由于形成和流行的主要区域是古岳州府,故而又叫“岳州班”、“岳阳戏”。年,以岳阳古称巴陵郡,始定剧种名“巴陵戏”。
巴陵戏是由昆腔的地方化而形成于明末清初,风格朴实粗犷,雅俗共赏。主要流行于今岳阳市所辖各县(市),及湖北通城、崇阳,江西修水、铜鼓等县,是近年来湖湘人民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年,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年,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巴陵戏剧团、花鼓戏剧团和歌舞团改组重建,成立“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
///
无论在这座城市生活多久
他好像总是能持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文章太短,放不尽岳阳的独特风华
那些只有你知道的关于岳阳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岳阳麦芒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