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秦始皇陵陵园遗址下
TUhjnbcbe - 2023/4/6 20:10:00

内、外城门址与门阙

内、外城西门遗址平面图

秦始皇陵陵园内、外城东西门之间发现的“阙”,是至今考古发现最早的帝陵陵园门阙。秦始皇陵陵园的门阙虽然设置于内外城东、西门之间,但是实际上应属于秦始皇陵陵园内的城东西门门阙。陵园门阙仅置于内城东西门外,其他门外不见门阙设施,可能属于早期帝王陵墓陵园门阙特点,与其后的西汉时期帝陵陵园门阙制度有所不同。秦始皇陵陵园内城东、西门外置的门阙当然与帝陵陵园布局形制有关,而帝陵陵园布局形制又受到都城、宫城布局形制的影响。

考古发现西汉王朝都城长安城的东城门、宣平门、霸城门门外有“阙址”,文献记载长乐宫东、西宫门之外置阙,考古勘探发现未央宫门外置“东阙”。汉长安城都城、宫城设置门阙,应该与秦咸阳城、咸阳宫的门阙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反映了秦汉时代都城、宫城门阙制度上的“汉承秦制”特点。

尽管田野考古工作现在还未究明秦咸阳城与咸阳宫的都城、宫城门阙设置情况,但至少秦咸阳宫有门阙是没有问题的。作为“陵墓若都邑”的秦始皇陵陵园门阙制度也应该受到前者的影响。

陵寝建筑

秦始皇陵区遗迹平面示意图

在秦始皇陵陵园遗址中,考古勘探发现了大量的建筑基址,其中有些建筑基址进行了试掘或发掘。在秦始皇陵陵园内城南区北部考古发现的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南距陵墓封土53米,建筑遗址平面近方形,南北62米,东西57米。该建筑遗址由主殿、侧殿、回廊、门道几部分组成,建材质料和结构比较考究,主殿台基周围有回廊、殿堂台阶,由青石板铺装而成,地面铺装线雕菱形纹石块。一般认为这是秦始皇陵陵园中的寝殿建筑遗址,但是从其现有的田野考古资料与建筑形制结构来看,还有许多学术问题并不清楚,需要开展更多的田野考古工作去探索,从而确定该建筑遗址的具体建筑性质。

另一处建筑遗址位于陵园内城北区西部,南距秦始皇陵封土到米,由南、北两组建筑群组成。

北组建筑群是由东西排列的四座建筑构成,其范围东西60米,南北70米,其中二号建筑保存较好,坐东面西,南北向长方形的半地下建筑。该建筑遗址的建筑考究,室内地面坚硬、光滑,门道壁面贴砌青石板,遗址内出土大型夔纹瓦当等重要遗物,一般认为北组建筑为便殿建筑遗址。

南组建筑群遗址位于北组建筑群南2米,西与内城西墙相连,面积约平方米,由6座建筑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南组建筑亦为便殿建筑,也有人认为南组建筑属于寝殿建筑。

陵园内城北部的上述建筑抑制功能与性质,根据考古资料推测,应属于秦始皇陵陵园的陵寝建筑遗址,但是具体是寝殿、便殿或者其他什么性质的陵寝建筑遗址,仅据目前的文献与考古资料都还难以解决这些学术问题,有待今后对这些建筑遗址开展进一步较为全面、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在秦始皇陵陵园内、外城西门之间以北地区,考古勘探发现了一组建筑遗址,东西米,南北米,院子北部辟有门,门道宽1米,院落中央置天井。在上述建筑遗址北部,年考古发掘的坐北朝南的建筑遗址,在该建筑遗址北部,年发现建筑遗址两座。其一坐东面西,南北长20米,东西宽5米,周置卵石散水;其二坐北朝南,东西长20米,南北宽4米。

以上几处建筑遗址出土的十数件饮食用陶器之上,有“丽山食官右”、“丽山飤官左”、“丽山飤官右”陶文(“飤”与“食”通假,“飤官”与“食官”相通)。出土这些陶文陶器的遗址可能为秦始皇陵陵园中的“食官”建筑遗址。

秦汉时代的帝陵陵寝建筑主要包括寝园(寝殿和便殿)、食官、陵庙及园寺吏舍等,也有将门阙作为陵寝建筑的。秦始皇陵陵园陵寝建筑遗址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系统的田野考古工作去究明,现在将其认定为寝殿、便殿一类陵寝建筑遗址还缺少有力的科学资料支撑。但是,秦始皇陵陵园的陵寝建筑安排在陵墓封土之旁的陵园之中,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制度的重大发展,并对后代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然,秦始皇陵陵园的陵寝建筑也反映其受到秦东陵陵园陵寝建筑的影响,至于秦东陵对秦始皇陵这种影响的程度还需要今后通过二者陵寝建筑遗址开展进一步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予以逐步地揭示和深入研究。

地宫阻排水工程

秦始皇陵在骊山北麓,陵区与陵园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高西北低,为了阻止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秦始皇陵地宫及陵园的冲击,在陵园内城之中紧邻封土南边和东西边的南半部修筑了陵园地下深层阻水渠,其平面呈“U”字形。阻水渠从封土东侧开始,向南至封土东南角折向西至封土西南角,又北折,向北与排水渠相通。

阻水渠总长米,下层为质地细密的青灰泥夯筑,上层为填土夯筑。封土东侧和南侧的阻水渠,隔断了封土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地下水对地宫的威胁。封土西侧阻水渠将封土西部的地下水隔断,并通过明井和暗渠将地下水排走。

为了确保秦始皇陵的安全,通过设置阻水渠隔断地下水对陵墓地宫的威胁,同时又开凿排水渠、疏导地下水,排水渠东端在封土西部,向西穿过陵园内城西门,沿内城西垣折向北,然后再折向西至外城西垣又向北延伸。目前已探明排水渠长米,其中有明井8个,暗渠7处。一般来说,明井和暗渠距离封土越近,规模越大、越深;反之则越小、越浅。有的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陵“穿三泉”工程。#考古#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始皇陵陵园遗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