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历史上最惨的科举状元,中榜仅二十几天,便
TUhjnbcbe - 2023/4/5 10:33:00

知道高考为何要分省吗,源头就在这明朝初年的“血榜案”。

其实这件事情的起因并不是针对陈安个人,他只是被受牵连,无辜受罪。那可是朱元璋时代啊,开国功臣都跟砍瓜切菜似的,你一个小状元被杀,那再正常不过咯。

事情发生在洪武三十年,明朝和往常一样举行了最高规格的科举考试,想要为帝国选拔新一批的人才。而正是在本次的考试之中,一名叫做陈安的书生高中状元。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古代中状元那可是不简单啊,绝对的光宗耀祖。陈安也是春风得意,这个福建长乐市营前镇的贫寒才子,寒窗苦读十数年,终于鱼跃龙门,现在只等着朝廷安排了官职,自己好福建显摆一下。

但事与愿违,科举揭榜以后没多久,有很多来自北方的考生和朱元璋来了个联名上书,上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考官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因为发榜所录进士宋琮等52人,竟全是南方人.接着殿试状元陈安也是南方人。

北方举子一片哗然,强烈不满,纷纷指责刘三吾、白信韬因是南方人,故而偏袒南方压抑北方.北方举子由群起议论到聚众闹事,撕去贡院张挂的录取黄榜.同时,责问主考官袒南抑北的大字报贴满南京城.礼部官员急忙调兵弹压,仍然无济于事.消息终于传进皇宫,惊动朝廷。

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里以后,朱元璋也很头疼,毕竟涉及到南北双方的地域差别对待。再当时的明朝,这个可是个大问题,就好比种族歧视。因为朱元璋当年是在南方得的建立的明朝,而后北伐赶走了蒙古人,一统天下。

南方人自然而然地觉得高人一等,而北方人总觉得矮了一头,双方积怨颇深。因为此事,当时朝堂内部,已经形成了南北两派,双方据理力争,吵得朱元璋心烦不已。

随后朱元璋下令让三位考官以及状元全部参加复审,由专门的核对人员复审本次科举的改卷情况,还让这三位考官把北方考生的试卷全部拿出来,所有考卷都必须经过专业人员重新审查。可是审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原来考官给出的成绩划分并没有明显不合理或者徇私情的地方,北方考生的试卷看起来却是不能拿到任何名次。

所以这件事最后的判决结果是考官和南方考生无罪,所有的科举名次依然维持原来的标准。

面对这样的结果,北方考生们依然不肯罢休,他们通过对复审过程的调查,发现那些考官将水平比较低的北方考生试卷交给了复查人员,看起来像是故意打压北方考生(其实是考官们想尽快解决掉这件事情,不想让朱元璋参与时间过长,就算拿出北方优等试卷,他们也比不过南方考生),北方考生团体又联名给朱元璋反映了这件事情。

朱元璋在得知消息以后,立马就觉得非常生气,毕竟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二次挑战,随后他派出专门的查办人员核实此事,虽说情有可原。但是北方考生也没说错,他们被审核的试卷并不是最优等,遭到了差别对待。

他们估计也是心虚,害怕万一真的有缺漏,将哪个北方优秀考生给落掉了,到时候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这本来莫须有的事,这样做反倒是将罪名落实了。

这下就算是朱元璋也帮不了他们了,他必须要有所行动,来给北方考生一个交代。没办法,这已经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了,而是涉及到立场。如果他轻判,肯定会落天下人以口实,说南北区别对待。当时天下虽定,但北方的蒙古人可不老实,一直想着卷土重来呢,必须要安抚北方人的情绪。所以朱元璋下了重手。

首先,主考的三位官员因徇私和不配合复查两项罪名被定为大罪,尽皆身死,唯有主考的刘三吾已经84岁了,念其年事已高,最终免死发配戍边。没办法,谁叫他们自作聪明呢。

而陈安这名状元也受到了牵连,作为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虽然他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己实力拿下的状元,但是这时候说这些显然没啥用了,因为事件已经被定性,朱元璋需要用南方考生地血来向天下人表明,他很公平。

朱元璋便以“有惑圣览”这样一个其实根本没多大依据的罪名给他定下了车裂之刑,也就是传说中得五马分尸,这真的是比窦娥还冤。你说他陈安干嘛了,老老实实考个试,就算是有误判,那也是考官干的。他一届寒门,无权无势,怎么会有瓜葛?

话说回来,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这事儿确实是不好解决。没办法,如果秉公办理,北方士子那是肯定不服。而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一个教育差距,那时候地北方早已不是唐宋时期地北方了,特别是在元朝的野蛮统治过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其教育水平完全跟不上,相较于南方差距不小。

这也是为何上榜者多是南方人。当然了,出题者,考官这些也占有很大因素,因为其文章风格,作答模式,肯定是南方考生占优。这不是舞弊,是正常的客观原因。这就好比高考,内蒙考生,去考江苏试卷,那是真的够呛。没办法,双方的教育水平有差距,你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想要公平,那就是干脆将南北两方分开划片,出难度不同的考题,设置不同的标准。

为什么高考分省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史上最惨的科举状元,中榜仅二十几天,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