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品特色古意,享非遗魅力在非遗文化中遇见
TUhjnbcbe - 2023/1/25 22:31:00

唢呐、锣鼓等乐器一路伴奏

闽剧、杂技等轮番上演

一路鞭炮齐鸣、呼喝喧天

......

好一派热闹景象

龙门平安清醮民俗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龙门龙津村,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不是过年,而是“龙门平安清醮习俗”活动当天。活动一般前后持续三天。参加巡游的龙门龙津村民,另加观看来宾,可达上万人之多,队伍经过长乐下路、塘池、闸兜、莲柄港、江朱、上湖、利洋、井下、井尾、金朱庄等14个村庄,最后返回元应宫,所到之处,户户摆宴,设香堂,敬奉清醮五大灵公,祈求合家平安。


  当日午夜三更,退潮时,数百名村民护送銮兴彩舟至竹树挡,送驾出水时,水手歌唱福禄寿喜藏头诗:福如东海水滔滔,绿竹奉春节节高,寿比南山年年在,喜心同唱太平歌。


  “龙门平安清醮习俗”一直是长乐境内及福建省各地高氏宗亲返乡举办隆重的民间民俗活动。几百年来,这一民俗活动一直延续至今。活动期间,世界各地属龙门高氏祖先迁出后裔亦每年返乡参加隆重庆典活动,与族人一起欢庆祭祀,努力创建和谐社会。


  龙门平安清醮习俗是乡民祈求全村平安的盛大民俗文化节日。该习俗于年3月被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选为第四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长乐唯一的游神非遗项目。

闽剧

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剧,又称福州戏,发端于明万历年间,由“儒林戏”、“平讲戏”、“江湖戏”等地方戏曲艺术融合而成,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


  长乐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闽剧故乡”,哺育了一大批闽剧艺术人才。


  闽剧泰斗郑奕奏,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梅南奏”之美誉,解放初期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陈春轩(嘉宾弟),人称“武生泰斗”,江田石门人,一生摸爬滚打,功成艺就,桃李满园;还有像小生名家李铭玉、李小白、林乌豹、邱少峰、陈情等。


  旦角名家叶国务、李香君、李奕棠、曾元官、蒋小红、陈杏芳郑英惠、冯艳芳、陈妙轩等


  净丑名家陈春利、肖邦棉、石务世、陈雀飞、陈春庭等,数不胜举。“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长乐籍艺术家陈乃春、陈琼的精湛艺术表演和委婉清唱腔,一举夺得全国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

梅花绣红裙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红裙


  在中国沿袭着一种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即结婚时新娘必备“嫁妆”。按照各地的风俗民情、人文习惯和各种阶层家庭的经济状况、身世地位的不同,父母为女儿办理嫁妆其形式多样,各有千秋,不胜枚举。


  但有一样象征女子幸福吉祥的物件——红裙,是每一位新娘既尊贵又神秘的必备嫁妆,它用红色的丝织品精心制作而成,虽然在品质、结构、工艺上各有所异,但几乎都称作红裙。


  长乐梅花的女孩婚嫁,红裙也是最珍贵的嫁妆之一,过去梅花妇女办嫁妆,红裙是必不可少的。


  梅花的女子,对红裙十分珍爱的,且对取料、制作工艺、图案调配、尺寸规格、保管使用等都十分讲究,多采用红色绸布等丝织品经手工刺绣,配以龙凤花鸟等图案精制而成。


  ◆女子结婚时,必须穿戴红裙,象征着幸福美满、吉祥吉利


  ◆平时一般不穿,偶有参加族亲戚友葬礼“回虞”时才穿的,显示着该女子家庭美满、丈夫健在


  ◆丈夫死后,终身就不能再穿红裙,这是一种民间的“禁忌”


  ◆当妇女“百年”后,也必须穿上当年父母送给她的珍贵的红裙幸福地回归自然,以示她圆满地完成光荣而又神圣的人生

詠春拳

长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乐祖地詠春拳尊五枚师太为始祖,几百年来,它的传承严格按辈份来区分,具体是以詠春拳,拳路名称“小念头、寻桥、标指、刀、棍”等来命名,詠春二祖即第二代是‘小’字辈,詠春三祖即第三代是‘念’字辈,固守传统的长乐祖地詠春拳这一支至今为止已经传承到第十代‘棍’字辈。


  长乐祖地詠春拳从福建长乐起源并随着时代变迁逐步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发展。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和祖籍福建长乐的国际詠春拳大师


  詠春拳第七代(标字辈)传承人郑忠(担任沙特王国多根王子咏春拳师父兼贴身保镖达17年)等都是以詠春拳扬威海内外的传奇人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品特色古意,享非遗魅力在非遗文化中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