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畔,除了寻诗摘句,还免不了咬文嚼字。
这个冬日,有风无雨,我漫步于汨罗江畔的长乐古镇。“长乐”二字带来的视觉听觉冲击,久久不能消逝,那是踩踏着古镇麻石街延伸出来的粗粝感,还有拂面不去的明清建筑层层叠叠的古韵律。为什么古镇要叫“长乐”呢?这是我到汨罗江畔的长乐古镇想弄明白的问题。
汉语词汇中,“长乐”是个偏正结构的动词性词组,意为长久的欢乐。长乐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韩非子》,他是把长乐与功名相连的:“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后来慢慢衍生出了名词,作地名,也作过人名,寓意美好。
长乐古镇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故事的源头与“蓝墨水上游”分不开。古镇东靠幕阜山脉,西挽汨罗江水。古时长乐还不是镇,人们称为长乐街。街上的老人说,两千多年前,屈原怀沙投江,遗体竟溯江而上,人们在长乐江段才找到屈大夫。屈原被楚王放逐的岁月,四处漂泊,无比的苦闷凄凉,直至绝望自沉,而英魂诗魄拢岸之地,竟选在了这个叫长乐的地方,也为长乐的故事开了笔。
到了唐代大历初年,即年前后,杜甫出峡入湘,登岳阳楼极目远眺,见吴楚苍茫,乾坤沉浮,感慨家国命运,凭轩唏嘘流涕。在湖湘漂泊的日子,以饥寒老病之身寄一叶孤舟,仍不忘追寻蓝墨水的源头,最后在汨罗江中上游的平江,完成了生命的谢幕。平江在唐时叫昌江县,杜甫从湘阴到昌江,必经长乐街。在杜甫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能读出他对屈原的崇仰,对自己疾病缠身、抱负难成的不甘和对国家不幸、民生多艰的挂虑和忧愁。北宋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光照百代、影落千秋,除了他深厚的道德文化积淀,又何尝不是对屈原和杜甫伟大情怀的萃取升华呢?!
长乐古镇是南北交通要津,历代都设有驿站铺递,是东洞庭一带的水陆码头。络绎不绝的商旅,带来了街市繁华,因江水而兴,倚交通为市,聚集市成街,最盛时曾有五街八巷十方门。盘桓间,突然想起《焦氏易林》里的话:“如鱼逢水,长乐受喜”,仿佛是为长乐街作的解说。
长乐古镇的麻石街蜿蜒了数百年。到元朝至顺三年(年)冬天,一个叫妥欢帖睦尔的蒙古族少年从流放地广西静江(今桂林)北归大都(今北京),在长乐短暂歇息。这个少年就是半年后登基的元顺帝。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五世孙、元明宗长子,是元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从小身世坎坷,生母早逝,父亲刚即位就被叔叔(元文宗)毒死,十岁的妥欢帖睦尔先后被流放到高丽和广西。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他才被太后卜答失里(元文宗皇后)下令迎回。
长乐古镇见证了无数人事代谢,看惯了太多过眼云烟。它的故事不仅古老,飘逸着“很久很久以前”的沧桑,而且还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诗祖诗圣遗风,有帝王驻节遗迹,有历史深处的回音,有民俗风情的浸润,饱蘸蓝墨水的一抹青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时俱新,活色生香,构成了它独特的人文魅力。
我来长乐就是追故事的。刚下车,还未来得及细看古镇外貌,便被人群裹着进了长乐古街。长乐的故事内容多姿多彩,有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有历史传奇、民俗风情、戏剧艺术、杂技竞技。它讲故事不搞一言堂,不是二人转,也非三句半,是一种团体行为艺术,把舞台搬到了露天。还分出上市街和下市街比试高低,比惊奇险巧,比气势内涵,比造型创新。陪同的汨罗友人说,长乐故事会源于隋唐,盛于明清,每逢太平年景,正月初一到元宵节,长乐人便自发地大玩故事。长乐故事会千百年流传不衰,进入新时代,这一欢庆传统佳节、祝福国泰民安、街邻自娱自乐的抬阁故事会更是“玩”成了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网红打卡地。
我十分喜欢高彩故事中的各种造型。主角都是儿童,站在高台车的各式支架上,随车前行颠簸,晃悠悠,飘飘然。你看,刚刚“王母祝寿”,接着“包公出巡”,眼前“梁祝”翩然而过,身后“宝黛”读书又来,这边“许仙游湖”,那头“校场比武”,我喝彩,好一个“长坂坡救主”,你便说,论威风还得“八锤大闹朱仙镇”……那一个个天真稚嫩的表情与古装古色的妆扮相映成趣,那些小演员或嗔或痴、或张或弛的眼神,仿佛洞穿了千万年的岁月。
故事会博物馆是座牌楼式的砖木建筑,琳琅满目的造型模特、道具服装,布满了三层楼的展厅展室、展台展柜。长乐故事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林林总总的服装道具,可看到花鼓戏、巴陵戏、黄梅戏、川剧、越剧和京剧的影子。虽是飞鸿一瞥,眼花缭乱,同行的文朋诗友说,不虚此行,似乎有灵感在胸襟摇动。
在长乐古镇,长乐甜酒文化馆是一定要看的,因为甜酒与故事会相得益彰。甜酒文化馆位于古街深处,早已人头攒动。长乐甜酒源于北宋,古法酿造,岁久年深。古代称甜酒为醴,《说文解字》解释为:酒发酵一宿即成醴。都说长乐甜酒胜于“醴”,胜在哪?一位女子递来一碗甜酒说:尝尝吧,我们的甜酒只用本地栽种的糯米,长乐的井水,需发酵二三天。还给我们吟唱甜酒谣:甜酒甜,甜酒香,长乐甜酒不放糖,今年冬天喝一口,明年夏天嘴还香。
走入甜酒文化馆,迎面是一尊长乐甜酒鼻祖陈玉昆的雕像。陈玉昆是个孝子,家道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想吃糯米饭,他用帮工挣的钱买来糯米,饭煮熟了,母亲却病倒了。为给母亲治病,他连夜上山采药。二三天后母亲能吃东西了,没想到饭钵里的糯米饭已溢出清水,尝尝,甜如蜜,有酒香,母亲吃过病竟然好了。陈玉昆发现饭上有些曲花草,那是他上山采药带回来的,无意中掉落饭钵。其实,催化糯米饭发酵的岂止是曲花草,那是一片感天动地的孝心。把酵字拆开,从酉从孝,形酉声孝,一个“酵”字也为这个故事做了注脚。孝文化是长乐甜酒千百年来的价值传承,人们在陶醉长乐甜酒的糯香微醺时,无不是在接受着中华文明传统忠孝文化的教谕。
站在回龙门前,历史风云穿门而来,细数着长乐街岁月的阴晴雨雪。回龙门外便是汨罗江,是龙舟停靠上岸的码头。冬日没有龙舟赛事,江水寂静得只听到风吹芦苇声,半江芦花曲已尽,褪掉绿色的芦苇依然挺直,孕护着来年的春芽。江面涟漪粼粼,把这里的欢乐载向远方,将今天的故事告诉未来。
千里之外的西安城也有个长乐门,建于明代。据说闯王李自成攻破西安,鞭指长乐门,曾说过:如果叫皇帝长乐,就得要百姓长苦。闯王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他不能实现自己的壮志。过了三百年后,到了二十世纪,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才实现老百姓富足长乐的理想。今天的长乐古镇,环境优美,欣欣向荣,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宁。著名作家韩少功知青时代曾插队落户汨罗天井,后来又结庐隐居汨罗八景洞,他对长乐的感受最接地气:长乐,乐其天乐其道乐其人也。
第一次到长乐,我获得了愉悦体验和深刻感悟,就如同旧地重游。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