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一大早,天色蒙蒙亮。鹅雏喳喳不停的叫声,叫醒了昌黎县安山镇大田庄这个小村庄。当大部分村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村民刘金良家的孵化场里已经一片热闹。
这天有6万只小鹅出壳。一群群嫩黄的鹅雏挨挨挤挤、喳喳叫嚷,好不可爱。八九个戴着口罩的工人分工合作,他们手脚麻利,有人照蛋,有人给小鹅打防疫针,有人分辨公母,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有技术人员盯着,64岁的刘金良还是早早来到孵化场,检查检查设备,看看即将出壳的蛋况。干了30多年雏禽孵化,他早已习惯了早出晚归的生活方式。
“雏禽孵化是个细心活儿,每台设备都要定时检测,设备内孵化的种蛋要定时翻个、喷水,基本上24小时不能离人。”刘金良边说边查看。热浪袭人的车间内,30多台孵化设备正在工作,有数万只鸡蛋、鹅蛋在孵化中。还有数箱准备孵化的种蛋,整齐摆放着。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让刘金良成为全村孵化产业的领头人。
大田庄村有30多年的雏禽孵化历史。村*支部委员陆丽英介绍,上世纪80年代时,村内几乎家家都搞传统的火炕式雏禽孵化,经历了热水袋、架子等工具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改良,最终被现代化的孵化设备所替代。适合孵化的时间也从每年两三个月延长到八九个月。现在,全村大型孵化场就有十多家,每年孵化出的鸡鸭鹅等雏禽比当年翻了好几番。
正在院子里等待的客商单先生来自唐山,他已经连续十多年从刘金良的孵化场购买雏禽。“他家雏禽质量好、成活率高,有的年头还得排队买呢。”单先生说。
近年来,刘金良的孵化技术和经验越来越成熟,孵化率达到95%以上,全年可孵化出-万只雏禽。客户从最初的当地养殖户扩展到周边的唐山、承德,还有内蒙古、河南等地,可以说几乎长江以北各大城市都有他的主顾。
和刘金良一样,大田庄村几乎每家孵化场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根据鸡鸭鹅的订单进行分类孵化,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有的村民到孵化场打工,每天工钱元,也是笔不错的收入。
为了提高效益和满足客户需求,村民们还建起了脱温育雏场。“以前没有脱温育雏场,不管价格高低,孵化出壳后就得出售。建起育雏场后,市场价格不好时可以选择育雏,就是再养一段时间,以此缓解市场冲击。”陆丽英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大田庄村已成为省内出名的“孵化村”,全村年产值可达0余万元,雏禽孵化为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