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李世民的整容之境,谏臣魏征
TUhjnbcbe - 2024/3/9 16:24:00

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今天河北省巨鹿县)人,不过有争议是在馆陶县,争来争去现在还没有结果。唐朝政治家,史学家,因敢于死谏闻名于世。魏征可谓是历有名的一名谏臣,他整天几乎只有三件事可做:第一是吃饭,是睡觉,第三就是弹劾皇帝。也有人建议把睡觉排第三,因为他晚上不睡觉都要跑去弹劾皇帝。魏征以敢于进谏受尽皇上恩宠,也因为进谏多次惹怒皇帝,所以他的一生中充满了有趣的故事。

大业十三年,这时魏征已经三十七岁了,他还在一个小郡县里面给郡丞当秘书。平日里郡丞给李密写的信都是魏征代为书写,李密每次看到来信都眼前一亮,他认为这个写信的人非常有才华。李密起初以为是郡丞所写,后来才知道是魏征代笔,于是就召见魏征,在一番交谈中魏征给李密献上十条壮大的建议,李密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

年,世充带领大军攻打李密,第一次世充袭击仓城被李密击败;次转攻洛口又被李密击败,李密正在高兴的时候,魏征站出来说:“你这样不行,虽然你赢了,但是士兵也有了伤亡,你又没钱给将士们发抚恤金,将士们肯定会有怨言。你应该找个好地方躲起来,与敌人慢慢的对峙,等到敌人没饭吃饿的走不动了,再一举出击击溃他们”。他说这话的时候李密刚刚打赢两局,怎么可能会听别人的建议,于是他直接说:你这都是过时的了,把魏征气的不想说话撸袖子就走了。

果然,李密不出所料地败给了世充,魏征就这样跟着上司李密一起投降了大唐。魏征到了大唐以后几经辗转投靠了太子李建成,李建成对他也非常客气,两个人交流的还算愉快。魏征这个时候就以谋士的身份为李建成服务,直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为止。玄武门事变之后太子身死,魏征因为脾气直爽被李世民赦免,还任用他为詹事主簿。

自此魏征就开始了不断的与“皇帝李世民”作斗争的谏臣之路。贞观六年,李世民打算把长乐公主许配给长孙冲,长乐公主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因此李世民对长乐公主十分的宠爱。在准备嫁妆的时候李世民就打算多准备一些,大臣们都表示应该直接准备双份,这样才显得足够重视,只有魏征一个人认为这样不和礼制敢于劝阻陛下,让本来十分高兴的李世民有了些许不快之意。退朝之后他给长孙皇后说了此事,希望皇后能够站在自己这一边,可是没想到连皇后都认为魏征做得对,感叹魏征能够“用礼仪来束缚皇帝的言行”。事后还特意赏赐魏征财物鼓励他,希望他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同时劝导李世民应该善于纳谏。

贞观十年,李世民的发妻长孙皇后去世,长孙皇后是陪同李世民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妻子。就像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一样,长孙皇后就是李世民背后的那个女人。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埋葬在昭陵,谥号文德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心中的悲伤之情无法排解,于是就让人在宫里专门修建了一个高楼,专门用来眺望昭陵抒发思念之情。

李世民不仅自己天天看昭陵,他还喜欢拉着大臣一起看。有一天其余的大臣都回家了,他就带着魏征一起去了,他用手指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征:“看到昭陵没有?“魏征说:“没有!”他又问一次:“就在前面啊!怎么会没有看到?你在再仔细看看!”魏征说:“就是没看到!”李世民发怒道:”你怎么能没看见,那不就是昭陵!?“魏征好似恍然大悟地样子:“你看的是昭陵啊,我以为你看的献陵呢!”(李世民的生父李渊葬于献陵)李世民忽然明白了,天他就忍着痛下令拆除了这栋建筑。

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只下属送上来的鹞鹰,他闲来无事就在书房逗那只鹞鹰。忽然魏征觐见,李世民来不及把那只鹞鹰藏起来,匆忙之中只好把它塞到怀里希望魏征早点离开,然而魏征早已注意到了这一切,他就故意的拖延时间一直不走,李世民身为皇帝也不能无缘无故地把大臣赶走,只能强行敷衍魏征期望他自己识趣快点离开,然而魏征硬是在书房待了一个多时辰才退下,等到魏征离开李世民把鹞鹰拿出来看的时候,这鹞鹰早已经被憋死在怀里了,更让李世民郁闷的是还不能责罚他,因为根本不敢让魏征知道。

皇帝一直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一个皇帝会如此的害怕自己的臣子,但是魏征做到了。他做到了让皇帝又爱又恨,爱他敢于进谏,敢于直接指出自己的错误;恨他凡事不给自己留一点面子。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大为悲痛,对于李世民来说,魏征的离去对于他就像少了一面镜子,少了一个衡量自己得失对错的镜子。

魏征虽然没有像长孙无忌一样治国安民,也没有像杜如晦一样决断定势,更不像武将那样征战沙场,但是他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唐朝的一切。他把唐朝改变成一个开明强大,不会因言治罪的国家,而大唐也造就了一个流芳百世的谏臣。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世民的整容之境,谏臣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