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中国古代铜镜史上的早期阶段,铜镜铭文到了
TUhjnbcbe - 2024/2/25 16:28:00
白癜风怎么治疗比较好 https://m.39.net/pf/a_6159813.html

在汉代的时候,由于铸镜技术有了进步,加上审美的需求,文字开始成为一种装饰出现在铜镜上,这让汉代以及往后的铜镜有了图文并茂的特点。

说起镜铭的起源,通常都觉得是在西汉初期,像孔祥星、刘一曼写的《中国铜镜史》,周世荣的《中国历代铜镜鉴定》,还有林素清的《两汉镜铭初探》,都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也有人不认同,洛阳市在年和年各自出土了一面铸着“千金”二字的羽状纹镜和一面铸有“千金”“宜主”的蟠螭纹镜。蔡运章依据纹饰、字体之类的特点,觉得这两面都是战国铜镜。然而按照周世荣先生的看法,这两面铜镜其实是西汉的。

现在还没有靠谱的出土材料能证实汉代以前有铭文镜,所以呢,咱们觉得铜镜铭文是到西汉初年才有的。

就历代的铜镜图录以及出土的实物来说,西汉早期的铭文镜,还处于萌芽的状态,铭文通常只是当作纹饰的点缀,填在镜钮跟纹饰之间特别窄的空间里,铭带的形状是圆形或者正方形。

其中,圆形铭带上的铭文字体挺小,首尾两字有时会用一个鱼纹图案分隔开,用来表明阅读的顺序。像《故宫藏镜》里《修相思镜》的铭文是“修相思,毋相忘,常乐未央(鱼纹)”,《汉镜铭文图集》中《大乐未央铭四叶螭龙镜》的铭文是“大乐未央,长相思,慎毋相忘(鱼纹)”。

方形铭带里的铭文字体偏大,不过字数挺少的,通常就几个字。像《汉镜铭文图集》《见日之光铭方格蟠螭镜》里的铭文是“见日之光”,每个字分别在方形铭带的四条边上排列着。

在楚汉的时候还有汉代刚建立那阵子,战争老是发生,百姓经常流离失散,所以这个时期铜镜的铭文内容大多是讲相思和别离的,只有少部分是表达对富贵的向往,句式主要是三言、四言。

铭文比较常见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修相思”铭、“大乐未央”铭、“昭明”铭、“清白”铭这些,还有“愁思”铭、“与天地相翼”铭、“道路辽远”铭等等,比如说:

愁思在,盼见忠,君不语,相思愿不断。愁思特悲,想见不能说,相思愿不断。和天地相伴,大福大贵无尽头。路途遥远,中间有阻碍。镜子不会藏情,永远不要相忘。

在文景那个时候,汉朝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了好几十年,铸镜的工艺一直不停在变好,有铭铜镜的种类和数量都变多了,铜镜铭文所在的地方慢慢从镜钮周边挪到铜镜中间比较显眼的地方,有的铜镜甚至有内外两圈的铭文。

这会儿的镜铭,不但继承了早前的文辞,还出现了一些新东西,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昭明”铭、“清白”铭。这两种铭文常见的句式都是六言,好比:

内心纯净昭然若揭,光芒如同日月一般。心中突然肃穆愿忠诚,然而情感堵塞无法宣泄。保持清白来侍奉君主,怨恨欢乐被遮蔽不明。期望玄锡的恩泽,担心被疏远而日渐遗忘。心怀美好到极致,外表承欢令人愉悦。仰慕那灵动的美景,希望永远思念不停歇。

同时,还有骚体这种格式,就是在奇数句的末尾加个“兮”字。“清白”铭的最后一个字“泄”,有时是“彻”。根据《前汉镜铭集释》二〇四的注解,“泄”字是为了避开武帝刘彻的名讳才改的,所以“昭明”铭最初出现的时间应该在武帝即位(公元前年)之前。

又“清白铭”常常跟尾字是“彻”的“昭明”铭一同出现在同一个铜镜上,这样就能判定,这两者在武帝之前就有了,是西汉前期的镜铭。

武帝之后,由于社会繁荣,铜镜工艺提高,有铭铜镜的铸造越发普遍。从武宣时代至西汉晚期,铜镜纹饰出现了底纹没了、主纹突出、整体风格变得简洁的情况,所以铭文的字数以及在铜镜背面占的面积也跟着变大了。

就镜铭的内容来说,因为武帝那时候对匈打仗长达好几十年,家人、夫妻、朋友分开的情况特别常见,所以铜镜的铭文又回到了汉初那种相思的主题,而且还有一些像富贵、祈祥、祝寿这类的吉祥话,比如说:

常大乐富贵顺遂心意,千秋万代,延年长生。天下阳光普照,所说必然恰当,千秋万代,永远不要相忘。

要注意啦,西汉后期有标着铜镜铸造时间的铭文出现。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纪年镜,是从洛阳市五女冢号墓挖出来的方格规矩四神镜,上面的铭文写着:“永始二年五月丙午上五工丰造也。景公之象兮,吴娃之兑。作精明镜兮好如日月,长相思兮世不绝。见珠颜,心中欢。常宜子孙。”

在句式这块,西汉中期的镜铭主要是三言、四言、六言,到了晚期,还冒出了一些七言的铭文,比如说:

拿清澄的铜华做成镜子,用来照衣服瞧容貌,丝组纷繁当作装饰,清辉正适合佳人。把铜华炼制得青亮又明晰,用它做镜子适合书写文章,能延年益寿远离灾殃,和天一样长久还有日月的光芒,千秋万岁,永远快乐没有尽头。

汉朝丹阳产好铜,掺和银锡清又亮。刻着娄六博还带方,左边龙右边虎四周彭。朱爵玄武顺应阴阳,八子九孙在中央。常保父母利兄弟,应和四季合五行。浩渺如同天地日月的光芒,映照神明镜子面对侯王。忠诚真善美好似玉央,千秋万岁,长乐没有尽头呀。

新莽到东汉初期的时候,由于政治出现了变革,再加上铜镜纹饰题材越来越丰富,铜镜铭文的风格有了极大的改变。

这一阶段的有铭铜镜,有一部分还是照着西汉前期那种纹饰风格和铭文内容来的,不过占主流的是跟四灵、仙人这类素材组合的“博局镜”。这种铜镜上的铭文,常常会介绍铜镜纹饰的内容,还表现出了一些祈福、广告的想法和神仙信仰,有的连国家观念都有(像“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之类的),写个人相思的铭文几乎没了。

同时,纪年的铭文大批涌现。在句式上,七言句出现了很多。这类镜铭里,常见的有“桼(七)言”铭、“尚方”铭、“新有善铜”、“新兴”铭、“王氏”铭等等。比如:

漆言的记载本就有记载,炼制铜花去除杂质。在古时的集市能驱除不祥,长久保佑双亲惠及子孙。

新出的好铜来自丹阳,经过炼制的银锡干净又明亮,朱爵玄武顺应着阴阳,子孙的用具放在中央,永远保佑双亲快乐又富贵昌盛,寿命如同金石般的侯王。

新兴之地建辟雍和明堂,可在动土时列着侯王。将军、令尹带着民众出行,众多的学子和万户人家在北方,欢乐没有尽头。

王氏昭显让四方外族都顺服,大家都祝贺国家人民能安宁,胡虏被消灭天下又恢复。风调雨顺五谷能成熟,长久保佑二子和子孙有力量,传告后人快乐别停止呀。

尚方制作的铜镜真是精巧,上面有仙人永远不会老,渴了就喝玉泉的水,饿了就吃枣子,并非到名山中采药草,自由自在遨游天下四海,寿命如同金石能得天道,子孙永远相互守护啊。

东汉的中后期,在铜镜铸造工艺进一步推广,还有纹饰布局、风格又有变化的时候,镜铭有了新的进展。和新莽、东汉前期对比,因为铜镜的纹饰大多拿传说里的神兽、神仙人物当素材,所以展现成仙、长生这类主题的镜铭数量显著变多。比如:

我做的这面铜镜自有记录,上面有东王公和西王母,能让您多子多孙哟。我做的这面铜镜,经过精心打磨。周边雕刻没有灾祸,与各种形象相配遍及万里。露出洁白牙齿奏乐众神可见,天禽四首衔着维持山冈。得到就能成为太一,乘龙驾龙。前有引导后有随从的是众神,还有五帝三皇,能够诛讨恶鬼凶煞,经常佩戴的人富贵,师命长久。

这一时期镜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铭文常常以“某氏作镜”或者“某氏造镜”这类开头来标注造镜工匠的姓氏,这种情况特别常见,比如:

龙氏居然这么出色又美好,就像明亮的日月般世间罕有,各种治理和分守都齐全,一直保佑双亲还惠及子孙,有东王公和西王母,真是太吉祥啦!

吕氏这情形世间少有,东边是东王公,西边是西王母。仙人子乔和赤诵子,车马和辟邪在左右两边,当官的高升财富涨万倍。

宋氏制作铜镜自有其心意,碰上良辰吉日家中能大富大贵。娶妻的时候和别人不一样,七个儿子九个孙子各有喜事,能官至公卿中的中尚寺。上边有东王父西王母,预先护佑不知衰老,官吏百姓都信服他身着官服。

池氏做的镜子世间少有,能位至三公坐上车。男子封侯女子成贵妇,长寿如同金石西王母。就目前能看到的资料而言,东汉镜铭里的姓氏包括田氏、龙氏、吕氏、陈氏、刘氏、朱氏等等好几十种,这表明铜镜铸造技术在这个时候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了。

以上说的就是两汉镜铭的发展情况,能瞧出来,铭文从西汉早期就在铜镜上出现了,伴随历史的发展以及铸镜工艺的提升,字数持续增多,内容也越发丰富。

在前期,镜铭有着三言、四言、六言、骚体等各种各样的句式。到了西汉晚期之后,就慢慢变成了以七言句式作为主流的状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铜镜史上的早期阶段,铜镜铭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