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世界文化遗产魏碑书法的代表龙门二十品
TUhjnbcbe - 2024/2/21 16:17:00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10万余尊,窟龛多个。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因满足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i)(ii)(iii),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龙门二十品》就是从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造像题词中精选出来的20方造像题记,是魏碑书法的代表。其中有十九品都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窟(慈香窟)。

据史料记载,《龙门二十品》是在最初《龙门四品》《龙门十品》的基础上,又增补《比丘法生》《比丘惠感》《一弗》《司马解伯达》《元佑》《优填王》六品,始成“龙门二十品”之目,这个选目是以书法鉴赏为标准,将成百上千的龙门石窟造像题记,筛选浓缩到北魏精品20件,并成为碑刻史上最经典的选目案例。

光绪十七年(),一个更大的“推手”来了,它就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刊刻,立即成为当时碑学的“畅销书”,前后凡18次重印。康有为将《龙门二十品》的书法提升到“龙门体”的高度,“魏碑十美”、“尊魏卑唐”开始深入人心,北魏书法得以登堂入室,它直接导致《龙门二十品》传拓数量的激增,拓片走进寻常人家,成为当时碑帖收藏界最炙手可热的大名品。

其实,《龙门二十品》被大众广泛接受,并非仅仅基于康有为一人登高一呼,这一切多是建立在光绪年间洛阳龙门拓工日以继夜的传拓上,《龙门二十品》在社会上广泛流通,是其名震天下的真正原因,康有为只是为其推波助澜的人。

《龙门二十品》目录:

01.《始平公造像记》

02.《牛橛造像记》

03.《一弗造像记》

04.《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05.《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06.《郑长猷造像记》

07.《孙秋生造像记》

08.《高树造像记》

09.《惠感造像记》

10.《贺兰汗造像记》

11.《马振拜造像记》

12.《太妃侯造像记》

13.《比丘法生造像记》

14.《孙保造像记》

15.《比丘道匠造像记》

16.《杨大眼造像记》

17.《魏灵藏造像记》

18.《元燮造像记》

19.《元右造像记》

20.《慈香造像记》

01.《始平公造像记》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始平公造像记》本是附属於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刻於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达撰文,朱义章楷书。康有为称龙门石刻“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规也”。而《始平公造像》又是龙门石刻中的代表作。《龙门二十品》是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北魏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与其它诸碑不同之处是全碑用阳刻法,逐字界格,为历代石刻所仅见,在造像记中独树一帜。记文内容寄造像者宗教情怀,兼为往生者求福除灾。清乾隆年间始被黄易(-)发现,受到书坛重视,列入“龙门二十品”,此碑文方笔斩截,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划厚重饱满,锋芒毕露,显得雄峻非凡,被推为魏碑方笔刚健风格的代表。

从乾嘉至清末,引起了包世臣、康有为等书法家、学者的极力推崇。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曰“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其笔气浑厚,总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

02.《牛橛造像记》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碑文字体端庄整肃,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

释文:

太和十九年十一月,使持节司空公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请工镂石,造此弥勒像一区,愿牛橛舍於分段之乡,腾逰无碍之境,若存托生,生於天上诸佛之所,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若有苦累,即令解脱三涂恶道,永绝因趣,一切众生,咸蒙斯福。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龙门二十品》书法艺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杰作。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龙门二十品》书法艺术以汉隶和晋隶为基础,杂糅各家之长而自成一体,代表了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极高成就,是“魏碑”体中的杰作。

03.《一弗造像记》

《一弗造像记》全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正书,10行,行3字。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是“龙门二十品”造像龛之一,下方邻比丘惠感造像龛,是“龙门二十品”中最小的两个造像龛之一。龛高36厘米,宽19厘米,深30厘米。龛为忍冬卷草纹尖拱楣圆券形,连珠纹立柱,龛底施水波纹。内刻袒右肩斜披袈裟佛及二菩萨。龛下锩刻造像记。据造像记文记载,此龛造于太和二十年(公元年)。步辇郎张元祖在当时可能是一名给帝王荷步辇的,地位低微的人,其妻一弗氏为他造的龛也小。康有为评价此造像记的书法是“沉着,劲重”。民国初白麻纸原石拓,因年代久远,纸黄而松软。这个造像记字数很少,只有寥寥30字。“太和廿年,步辇郎张元祖不幸丧亡,妻一弗为造像一区,愿令亡夫直生佛国”。字数虽少,但却端庄整肃,大气凛然。全篇方笔为主,显得沉着、厚重,书法风格遒劲沉稳,但在严整之中也不乏灵动之笔。比如“造”的走之儿的横折折撇,“为”的一长撇,都显得神采飞扬。而“张”的弓字旁,“愿”的“页”字部则显得较为奇崛。而章法同样富于变化,比如最后一行“亡夫直生佛国”,曲直变化,奇正相生,令人叹为观止。

释文:

太和廿年,步辇郎张元祖不幸丧亡,妻一弗为造像一区,愿令亡夫直生佛国。

★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他说:“古今之中,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有之。”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04.《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元详为母子平安造弥勒像记》。造像记高88厘米,宽42厘米,是元详随北魏孝文帝南伐迁都至洛阳的历史实录。造像龛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长乐王丘穆灵亮夫人尉迟造像龛上方。龛高厘米,宽厘米,深17厘米,在古阳洞中属于中型洞窟。龛内主佛为交脚弥勒。两侧胁侍菩萨皆双手合十侍立。圆拱形龛楣内刻十五天人持花绳。造像记载该龛为太和十八年十二年十一日立愿,太和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完工,历时近三年又九个月。

释文:

维太和之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皇帝亲御六旌,南伐萧逆。军国二容,别于洛汭。行留两音,分于阙外。太妃以圣善之规,戒途戒旅,弟子以资孝之心,戈言奉泪。其日,太妃还家,伊川立愿,母子平安,造弥勒像一区以置于此,至廿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法容刻就,因即造斋,镌石表心,奉申前志。永愿母子长餐化年,眷属内外,终始荣期,一切群生,咸同斯福。维大魏太和廿二年九月廿三日侍中,护军将军、北海王元详造。

★就用笔而论,大多数碑帖是方圆并用的。“龙门二十品”虽说纯方笔或者说主方笔的占大多数,但也有方圆兼备的。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方笔的,有慧成、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尉迟、一弗、郑长猷、惠感、解伯达、道匠、高树、前侯太妃十二品。第二类主圆笔的,有元祐、法生、后侯太妃三品。第三类方圆兼备的,有元详、元燮、马振拜、高太妃、慈香五品。

★就用笔而论,大多数碑帖是方圆并用的。“龙门二十品”虽说纯方笔或者说主方笔的占大多数,但也有方圆兼备的。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主方笔的,有慧成、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尉迟、一弗、郑长猷、惠感、解伯达、道匠、高树、前侯太妃十二品。第二类主圆笔的,有元祐、法生、后侯太妃三品。第三类方圆兼备的,有元详、元燮、马振拜、高太妃、慈香五品。

05.《司马解伯达造像记》

《司马解伯达造像记》,北魏太和间刻,正书。在古阳洞北壁。正书,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余皆一行5字,可见64字,龙门二十名品之一。此记具有笔力方峻、气势雄强的时代风气,又不拘成法地发挥自我创造意识和智慧,表现出丰富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点画方截、峻厉、雄强,时寓圆柔之笔以破板滞。起笔有直、斜、横落及轻重之别,点画长短、方圆兼用。撇捺开张,极纵其势。波磔长脚有刀劈剑削般的劲利。转角有翻折、顿折及圆转之法互用。撇能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兼施。以“道”、“达”、“延”字的横捺,由大弧度的圆润曲势转大起落的方截劲利的长脚,最为独特。拓片现收藏于洛阳碑志拓片博物馆。

释文:

都绾阙口游激校尉,司马解伯达,造弥勒像一区,愿皇道赫宁,九荒沾泯,父母康延,智登十地,仕达日迁,眷属道场,声求响和,斯福必就,六趣群生,咸同此愿。太和年造。

从结体特征上看,“龙门二十品”一是雄强茂密、意态奇逸。这一特征主要以慧成、孙秋生、惠感、前侯太妃为代表。二是疏密敧正、结构天成。三是长短俯仰、兴趣酣足。

06.《郑长猷造像记》

《郑长猷造像记》全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均为圆券形浅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其大小不等。圆楣拱内刻卷草葡萄纹,主尊为交脚弥勒(已经残破)。左右二胁侍菩萨侍立。景明二年九月三日(公元年)完成。造像记位于佛龛右侧,高50厘米、宽35厘米,记景明二年郑长为亡父、母皇甫、亡儿士龙以及其妾陈玉女为亡母徐,各造弥勒像。碑文书法有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重要意义。

释文

前太守护军长史,云阳伯长猷为亡父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母皇甫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长猷为亡儿士龙敬造弥勒像一躯,一躯郑南阳妾陈玉女为亡母徐敬造弥勒像一躯。景明二年九月三日诚讫。

★“龙门二十品”的章法特征是伸缩与跌宕兼具,呼应与顾盼相生,有行而越行,相揖而相让,既不是行书章法的实笔引带,也不像唐碑那样行列整齐。总之,在有意无意间一任自然。

7.《孙秋生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景阳三()年五月刻。在古阳洞南壁。(黄易拓得)正书,13行,上列为记,一行9字;下列题名,行30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额旁二太守名:右二行,右三行。乾隆拓本,其记第三行刘起祖’之刘’字画完好。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元恪恪)景明三年(年)五月廿七日造讫。

释文:

大伐太和七年,新城县功曹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敬造石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有愿弟子荣茂春葩,庭槐独秀,兰条鼓馥于昌年,紧晖诞照于圣岁。现世眷属万福云归,洙输叠驾。元世父母及弟子等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五道群生,咸同此愿。孟广达文,萧显庆。

8.《高树造像记》

《高树造像记》全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卅二人等造像记》,正书10行,行14字。可见字,书法峻整劲健。景明三()年五月刻。在古阳洞北壁。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右侧,与步辇郎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为邻。龛高94厘米、宽78厘米、深13厘米,主佛结跏趺坐,主佛两侧有二胁侍菩萨,均有背光。此龛完成于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造像记位于造像龛左下方,高40厘米,宽28厘米。记载邑主高树、解伯都等三十二人的邑社造像,共同祝愿仙逝父母及见存眷属的来生。造像时间于孙秋生二百人造石像记同年同月完工,发愿文也大致相同。

释文: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邑主高树、唯那解伯都三十二等造石像一区,愿元世父母及现世眷属,来身神腾九空,迹登十地。三有同愿。…

9.《惠感造像记》

《惠感造像记》简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正书,14行,一行5字。可见六十六字,书法沉劲方重,犹存隶意。景明三()年五月刻。古阳洞北壁。有翻刻本,第12行顾’字左上缺一点;末行像’字缺二笔。

释文:
  

景明三年五月三十日,比丘惠感为亡父母敬造弥勒像一区,愿国祚永隆,三宝弥显,旷劫师僧、父母、眷属与三涂永乘,福锺竟集,三有群生,咸同此愿。

10.《贺兰汗造像记》

《贺兰汗造像记》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为龙门造像精品之一。正书,原共有一百六十字,本帖精选清晰的前二十行精品一百三十二字,书法峻整隽永。景明三()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10字。

释文:

景明三年八月十八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侍中、使持节、征北大将军、广川王贺兰汗造弥勒像,愿令永绝苦困,速成正觉。

11.《马振拜造像记》

《马振拜造像记》全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卅四人为皇帝造像记》,正书,连额书“邑子像”可见一百二十八子,书法峻丽,别有风味。景明四()年八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9行,一行15字。额正书邑子像’三字。最初选拓的〈龙门二十品〉中无此题记,康有为提出质疑,方岩〈校碑随笔〉以〈优填土〉为唐刻而删去。顾燮光〈梦碧移石言〉亦如此。

释文:

景明四年八月五日,邑主马振拜、维那张*成、维那许兴族三十四人为皇帝造石像一区。……

12.《太妃侯造像记》

《太妃侯造像记》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景明四()年七月刻。在古阳洞顶部。正书,29行,前22行一行6字,字较大;后7行,一行4字,字较小。

释文:

景明四年十月七日,广川王祖母太妃侯,自以流历弥劫,于法喻远,嘱遇像教,身乘达士,虽奉联紫晖,早顷片体,孤育幼孙,以绍蕃国,冰薄之心,唯归真寂。今造弥勒像一区,愿此微音,资润神识,现身永康,朗悟真觉。远除旷世无明惚业,又延未来空宗妙果。又愿孙息延年,神志速就,胤嗣繁昌,庆光万世,帝祚永隆,弘宣妙法,昏愚未悟,咸发菩提。……

13.《比丘法生造像记》

《比丘法生造像记》全称《比丘法生为孝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碑》。正书,可见一百四十二字,书法上用笔圆润和谐,结势华丽流美,有钟繇之范,为同类北碑所罕见。景明四()年十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1行,一行13字。碑文中盛赞孝文帝和北海王元详崇信佛教的功德,但是后来北海王却并非如比丘法生所颂扬的那样,反因作恶多端而被宣武帝幽禁后暴死,比丘法生也因此受到株连,不得不逃往天水麦积山去了。这一结果是当初比丘法生造像记碑时所未曾料想得到的。

释文

夫抗音投涧,美恶必酬,振服依河,长短交目,斯乃德音道俗,水镜古今。法生儌逢孝文皇帝专心于三宝,又遇北海母子崇信于二京,妙演之际,屡叨末筵,一降净心,忝充五戒,思树芥子,庶几须弥。今为孝文并北海母子造像,表情以申接遇,法生构始,王家助终。夙霄缔敬,归功帝王,万品众生,一切同福。魏景明四年十二月一日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

14.《孙保造像记》

《孙保造像记》全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约刻于太和,景明年间。在古阳洞顶部。正书,5行,一行6至12字不等。造像龛位于窟顶偏北侧,与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造弥勒像龛(邻近约60厘米)和广川王祖母为幼孙造弥勒像龛呈三角形布于窟顶。像龛高厘米、宽80厘米、深14厘米。圆券形龛楣,龛内主尊为交脚弥勒菩萨,坐双狮座,二菩萨双手合十置于胸前伫立两侧。背光及龛楣无饰,似未完工。推测此龛开凿开景明年间。造像记高40厘米、宽26厘米。记述了高太妃为元保失乡播越,经年疾患,未免夭折而痛苦,专此造弥勒像一躯,祈愿亡故的爱孙能永脱百苦。

孙保失乡,播越,历载,终始冥愆,未及免之,不幸早死,今为保造像一区,使永脱百苦。魏北海王国太妃高为孙保造。

15.《比丘道匠造像记》

《比丘道匠造像记》全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无造像纪年,依据其风格和所处位置,当在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和宣武帝景明初年间。名列《龙门二十品》之中。造像龛位于古阳洞北壁,高树解伯都三十二人造像龛上方,大小不等共五龛。左侧大龛,高厘米,宽90厘米,深12厘米。圆券形楣,饰忍冬纹。龛内主尊为戴冠交脚弥勒,有项饰。坐双狮座,头光中心刻莲花,围绕九尊坐佛,火焰纹舟形背光。两侧菩萨双手合十而立。菩萨头顶上方各一小龛,内刻一坐佛。造像记位于大龛右侧,小龛中间,高22厘米,宽46厘米,内容是比丘道匠,造像六区,原皇道更隆,原与亡故的师僧父母魂兴神游,同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的西方极乐世界,以求避绝三途恶道。

释文:

大觉去尘,有生谓绝,寻处刊形,则应合无方,升峰由源,思果依本,是以比丘道匠,住与妙因。今悟尽性,竭已成心,造像六区。上为皇道更隆,三宝无点,愿师僧父母,魂与神游,宿与慈会,身终百六,视绝三涂,动不远于如来。有气者咸资来业。

16.《杨大眼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全称为《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无刻石年月。但此造像既称为孝文皇帝元宠所凿,考文帝崩于太和二十三年(四九九),造像当在其后。有云当在景明元年(五○○)至正始三年(五○六)间。楷书,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古阳洞北壁。为龙门造像记名品之一。

释文:

邑主仇池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夫灵光弗曜,大千怀永夜之悲,*踨不遘,叶生含靡道之忏,是以如来应群缘以显迹,爰暨**,*像遂著,降及后王,兹功厥作。辅国将军、直阁将军、梁州大中正、安成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胤,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行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摧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咸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清王衢于三纷,扫云鲸于天路,南秽既澄,震旅归阙,军次之行,路经石窟,览先皇之明踨,睹盛圣之丽迹,瞩目彻霄,泫然流感,遂为孝文皇帝造像一区,凡乃众形,罔不备列,刊石记功,示之云尔,武。

17.《魏灵藏造像记》

《魏灵藏造像记》全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薛法绍造像记》,题记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有额,楷书三行九字,额中间竖题“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额左题“薛法绍”,右题“魏灵藏”。北魏造像习惯用别体字,此题记尤多。虽刻造时间无明确记载,但书法风格酷似同窟的“杨大眼题记”,或疑同出于一人之手,当属北魏刻石无疑。原石身高75厘米、宽40厘米、额高15厘米、宽15.5厘米,是龙门造像题记中碑刻和书法艺术的精品,也是龙门四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清乾隆年间钱塘著名学者黄易访拓后始公布于世。

18.《元燮造像记》

《元燮造像记》全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正书,可见95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年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3行。,行9字。

《元燮造像记》全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正书,可见95字,并有浅刻佛像二幅,书法峻美,结体古雅。正始()年二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3行。,行9字。

释文:

魏圣朝太中大夫安定(石坏空五格)王元夑(安定王元休之次子,世宗初袭爵,官至华州刺史,延昌四年九月卒)造亡祖亲太妃亡考太傅静王(既元休,官至太傅卒,谥靖王。静靖古通)亡妣(旧释妃,非是)蒋非及见存眷属敬就/静窟(即古阳洞)造释迦之容(容者像也)并其立侍(弟子是也)众彩圆饰云**(*乃仙之俗写,*即焕字)然愿亡存居眷永离秽趣升超遐(记从段乃重写)迹常值诸佛龙华为会又愿一切群生咸同斯福正始四年二月中记

19.《元佑造像记》

《元右造像记》全称《齐郡王元佑造像记》。熙平二()年七月刻。古阳洞南壁。正书,14行一行16字。末为年款2行9字。古阳洞南壁的刻石完好,而北壁泐损较甚。

释文:

刺史、齐郡王祐,体荫宸仪,天纵淑茂,达成实之通途,识真假之高韵,精善恶二门,明生灭之一理,资福有由,归道无碍,于是依云山之逸状,即林水之仙区,启神像于青山,镂禅形于玄石,缔庆想于幽津,嘉应于冥运,乃作铭曰:茫茫玄极,眇眇幽宗,灵风潜被,神化冥通,舟舆为本,旷济为功,德由世重,道以入鸿,超观净境,遐绝尘(),图形泉石,构至云松,()()()(),()()三空,福田有庆,嘉应无穷。熙平三年七月二十日造。

20.《慈香造像记》

《慈香造像记》全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袖龟三()年三月刻,在慈香窟。正书,10行,行10或11字不等。

释文:

大魏神龟三年三月二十()日,比丘尼慈香慧政造窟一区,记乙。夫零觉弘虚,非体真邃,其迹道建崇,日表常范,无乃标美幽宗,是以仰渴法律,应像营微,福形且遥,生讬烦躬,愿腾无碍之境,建及()恩,含润法界,()众()泽,()石成真,刊功八万,延及三从,敢同斯福。#深度好文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文化遗产魏碑书法的代表龙门二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