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民情日记”,托起一条“致富之路”。嵊州市石璜镇雅璜村20年前的故事,如今还在不断上演。
6月10日,记者再次走进“民情日记”发源地——雅璜村,惊喜地发现20年前得益于一篇“民情日记”而修建的4米宽通村石子路,已拓宽成6米多宽的水泥公路。“我们再次见证了‘民情日记’的魅力!”雅璜村党总支书记朱光军感慨地说。
改变,与新任驻村指导员周栩翀有关。随着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得风生水起,20年前修建的山路已成了新瓶颈。于是,周栩翀在“民情日记”中写道:“游客开车进来难,村里特色经济作物毛竹、香榧等出去也难,村民拓宽道路的愿望十分强烈。”
不同的是,上一次的“民情日记”写在本子上,一事一议,而这一次,周栩翀的“民情日记”录入了“民情脚印”APP。同时,嵊州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不仅石璜镇,长乐镇、谷来镇一些驻村指导员的“民情日记”中也有类似反映。
随即,一场场民情分析、一次次实地调研……这篇“民情日记”很快就转化为一项民生工程——跨越三镇、全长38.7公里、投资.07万元的道路扩建工程正式上马,惠及周边7万余名村民。
上世纪90年代,嵊州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民情日记”制度,搭建起一条下情上达的有效通道,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得到解决。20多年来,从手写日记到推广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