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死后,李世民很是伤心,为此废朝五日,追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这可是文官中的美谥,很难得。并且出殡时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还亲自刻书碑文。
但剧情反转很快的是,没过多久李世民翻了脸,居然就下令砸了魏征的墓碑!
当中的来龙去脉,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咱们先从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起。
提到魏征,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此人很刚,是位铁骨铮铮的直臣。哪怕和皇帝李世民说话,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丝毫不考虑李世民的感受。
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部属,李世民求贤若渴,玄武门之变后不但没牵连他,还将其招到自己的阵营,让他为大唐效力。某次,李世民听说魏征昔年在东宫时,曾劝李建成对付自己,就质问他“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
换作别的大臣,肯定得惊慌失措地解释一番,魏征可倒好,直接说如果李建成听了他的,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祸患。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说出来可就不太中听了。
但李世民也许是听多了阿谀奉承,反而觉得他诚恳老实,不说假话,对他另眼相看。此后魏征继续自己的一贯作风,李世民若做了什么不合情理法规的事儿,他第一个跳出来指责,无惧无畏。
李世民特别疼爱长孙皇后所出的长乐公主李丽质,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两家亲上加亲。准备嫁妆时,李世民像任何一位女儿奴一样,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给女儿,说要在永嘉长公主的嫁妆标准上再加一倍。
这本来是家事,大臣们也知道长乐公主是皇帝的掌上明珠,没啥意见。但魏征表示反对,理由是永嘉长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
李世民说不过魏征,怒气冲冲地回了后宫,告诉长孙皇后此事。长孙皇后不愧是一代贤后,听了事情经过对魏征十分赞赏,说他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立刻派人赏赐魏征,夸赞他正直并希望他一直保持。
有了长孙皇后的鼓励,魏征更刚更直了,时常犯颜直谏,不管不顾皇帝的脸色,只要有违礼法,就逃不过他的谏言。
李世民虽然立志当明君,但偶尔也有懈怠玩乐的时候,某天他得到一只形态俊异、毛色漂亮的鹞鸟,捧在手里逗着玩。正好魏征有事禀报,李世民认为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就把鸟藏入怀中,打算等他走了再玩。这也是被魏征谏怕了,担心他又讲一通大道理。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魏征早就看到李世民“不务正业”,便长篇大论,讲了很多古代帝王贪图安逸享乐、沉醉声色犬马,最终丧国灭身的事迹,借此劝谏李世民以此为戒。
等他讲完离开,那只鹞鸟已经被憋死了,李世民闷闷不乐,却又不能怪罪魏征,还得承认他说得对。
为啥史上昏君多明君少?就是因为当明君有诸多限制,无法随心所欲,昏君就潇洒多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臣们劝谏不了。魏征最值得庆幸的事情,是李世民不是昏君,否则他早被杀好几次了。
个人感观上,李世民觉得魏征很烦,但理智上李世民知道大唐需要这样的臣子,因而对他颇为容忍,一再嘉奖,并把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还宣称魏征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自己的得失。
后来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位列第四,排在很多开国功臣之前。既然如此欣赏,李世民又为何要砸魏征的墓碑呢?
说起来这是一场无妄之灾。
魏征死后不久,侯君集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坐罪处死,还有一个叫杜正伦的也涉入此事,被流放驩州。而魏征曾向李世民推荐这两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李世民因此怀疑魏征是侯君集一党。
但真正让李世民恼火的是另一件事。魏征曾拿自己劝谏李世民的谏辞给时任史官的褚遂良看。没错,咱们之所以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很多故事,是因为他告诉了史官,史官又记录下来。
这本来没什么,可有些事让李世民觉得很没面子,认为魏征是踩着天子成就自己的名声,一怒之下命人损毁魏征的墓碑,还取消了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
事情到这里并没结束。
两年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虽取得了胜利,却没达成灭亡高句丽的目标,且唐军受损严重。
吃了大亏的李世民,这下回忆起魏征的好处来了,叹道如果魏征还活着,不会让他发动这场战争,也就不会有损失。于是,李世民让人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重立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