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汉长安对秦咸阳的继承陕西法制网
TUhjnbcbe - 2024/3/24 19:36:00
哪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其都城建设影响深远。秦汉时期的都城对于了解整个秦汉史意义重大。“汉承秦制”反映出汉王朝对秦的继承关系,这种继承关系在都城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实质上汉长安城就是在秦都咸阳渭河以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难免要受到秦都咸阳的影响。

1.都城位置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司马迁讲:“汉长安,秦咸阳也”。《索隐》:“应劭云:今长安也,所谓长安,故咸阳也”,都说明了这一史实。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

上图为秦咸阳宫殿分布

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欲以渭南秦宫代替渭北秦宫。刘邦夺得天下后,欲都洛阳,经刘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扩建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在甘泉宫基础上建桂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2.宫苑结合

秦汉都城都修建有上林苑,以供帝王狩猎之用,这是秦汉统治者一种豪华的享乐方式。秦以前的统治者往往把宫殿与苑囿分开。而到了秦汉时期则在苑囿中修建很多宫殿,这样皇帝既可以在苑囿中行猎,也可以在苑囿中处理朝政。

秦的上林苑是从秦惠文王时开始建造的,秦始皇时扩大规模形成西到沣水、南到终南山、北到渭河、东到宜春苑的庞大规模。汉上林苑是在秦上林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比秦上林苑规模更大。《关中记》记载汉上林苑“门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二十五”。

上图为汉上林苑平面图

上林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宫和苑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建筑,秦上林苑中有阿房宫等。汉上林苑中有建章宫、甘泉宫、宜春宫、五柞宫等,形成“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的局面。秦在上林苑中的许多宫殿是秦始皇经常光顾之地,汉武帝经常在建章宫、五柞宫、鼎湖宫、葡萄宫处理政事,会见外国使者,汉武帝最后竟然死在五柞宫中,充分说明了秦汉时期宫苑结合的特点。

3.秦宫汉葺

秦都咸阳修建了众多的离宫别馆,特别是在关中地区尤甚。据记载关中有宫殿处,关外有余处,仅咸阳都城附近里内宫殿就有处。正如《史记正义》引《庙记》云:“北至九嵕甘泉,南到长杨五柞,东到河,西至汧渭之交,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相望属也。木衣绨绣,土被朱紫,宫人不徙,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也。”咸阳附近的离宫别馆除过被项羽火烧的以外,后来大多被西汉修葺使用。如宜春宫、长杨宫、五柞宫等。实质上汉上林苑中众多的离宫别馆是修葺秦宫而继续使用的。

复道,古代宫殿阁楼间的跨通道

秦始皇采用复道、阁道、甬道把各个宫殿连接起来。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秦始皇迷信怕死,派方士到东海求仙药,方士们以种种借口为幌子要秦始皇“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秦修建的阁道有从咸阳到临潼的,也有从阿房宫到渭北咸阳和终南山的。“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宫殿之间的这种交通连接方式,到汉代时继续沿用。“桂宫周遭十里,内有复道横北渡,西至神明台。”为了使城墙外的建章宫与城内的未央宫等建筑浑然一体,在西城墙上修建阁道,把两宫紧密联系起来。

4.宫殿均为高台建筑

秦都城咸阳中的宫殿均为高台建筑,从已发掘的一、二、三、六号建筑遗址和阿房宫遗址来看就是如此。秦的离宫别馆也是如此,如梁山宫、林光宫等,印证了史书上记载的秦国“高台榭,美宫室”。

图为阿房宫遗址高台

之所以要修高台建筑,其一是为了防止潮湿,其二是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宫殿修在高处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城。汉长安城也是一样,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等均是如此,至今仍留下高大的夯土台。

5.在都城附近修建人工水池,美化都城并解决

都城的用水问题秦在渭北咸阳宫的东边修有兰池,据《三秦记》云:“秦始皇作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筑土为蓬莱,刻石为鲸鱼,长二百丈,亦曰兰池陂。”这是秦在都城附近修建的自然景观,湖面可以荡舟游览,池边建有兰池宫,秦始皇常游于此。其具体位置在今咸阳宫以东的杨家湾。这里现在是一个呈簸箕形的大湾,北、西、东三面有高约5米的岸畔,南面开阔平坦与渭河之滨相连。此人工水池除了在都城附近营建风景区以外,也有供应秦都城咸阳用水的作用。

图为西安昆明池

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年)开凿的。开凿的原因据《汉书·食货志》云:“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即修建昆明池是为了操练水军,讨伐西南夷,但绝非唯一目的,它也是汉武帝为上林苑开辟的著名风景区,从“列馆环之”即可看出目的。宋人程大昌《雍录》云:“其始凿也,固以习战,久之,乃为游玩之地也。”而且昆明池也是汉长安城西南的总蓄水库,以供给汉长安城的用水,即“城内外皆赖之”。昆明池遗址在今长安区斗门镇东一带,这里现为一片低地,地势比周围低2~4米,其面积约10平方公里。秦汉上林苑中也有众多的水池。

6.帝陵旁建邑

秦在始皇陵旁建丽邑,开创了中国古代陵旁建邑的先例。位于秦始皇陵北刘寨村一带。秦始皇三十五年(前)“徙三万家丽邑”,即迁三万家到丽邑,反映出当时对修建秦始皇陵的重视。丽邑和当时的县行政级别是一样的,但其地位明显高于县。

西汉时共有十一个帝陵,有七个帝陵设置有陵邑。其中有五个位于咸阳原上,包括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因此,历史上又把咸阳原称为“五陵原”。另两个陵邑位于长安城东南的杜陵和霸陵。这些陵邑成为汉长安城的卫星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不少人口。

图为茂陵与陵邑

帝陵的规划是都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和都城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都在都城的附近以便于管理。在陵旁建邑一是为了供奉陵园,二是为了迁徙关东大族以便强干弱枝拉拢势力巩固统治。

7.在都城规划上均按照“天人合一”的思想

秦汉都城的建设规划中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秦都咸阳的建设规划据史书记载:“廿七年……焉作信宫渭南,已而更名信宫为极庙,象天极”。“三十五年……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把咸阳都城和天极观念结合起来营建,是为了显示王权至上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从其整个实施过程可看出具有上下对应关系。所谓对应关系是指都城建筑物平面各点与空中星象平面各点具有垂直的投影关系。秦人在其都城的设计中,把冬至前后傍晚位于咸阳天顶的银河和仙后星座傍围的主要星宿与渭河横桥附近的主要宫苑的位置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使天象与地面互相对应。

以渭河代表天汉,天汉即现在的银河,冬季每夜横亘天空,各个星宿分布于银河中及其两岸璀璨夺目,地面上渭河东西横穿咸阳,两岸宫殿林立与天上的星群一样坐落于银河的两岸。

以咸阳宫代表紫宫,紫宫即“紫微宫”是天帝所居的宫室,即咸阳宫的设计仿效天上的紫微宫。“咸阳宫,因北陵营建,端门四达,以则紫宫”。古代的星象学把天上的星象分为五大星区称为五宫,即东宫、西宫、南宫、北宫、中宫。中宫在天空星宿的分布中属于居中位置,既然中宫星区是天上星宿的中心,当然也是主宰万物的天帝的居所,所以又称紫宫。而处于紫宫即中宫星区最中心位置的便是天极星,即北极星。显然北极星是位置最尊贵的星。

以横桥代表阁道,横桥是秦为了连接咸阳都城渭河两边而修建的“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织女要与牛郎见面通过鹊桥相会,以表示天上的星象。以阿房宫代表营室“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三辅黄图》亦云:“二十七年,作信宫渭南,已而更命信宫为极庙,象天极。”天极即北极,是天帝所居星宿。横过天河的六星为阁道,通过天河的一星叫“营室”,其意为阿房宫象天帝所居的营室,天帝从天极出来经过阁道横渡天河而达于营室、紫宫,皇帝如天帝降临人间来统领万民从而为其长久统治制造舆论。实际上秦始皇是把自己这个人间皇帝比作天帝。

秦咸阳与星象关系图

秦都咸阳的建筑布局以渭河为纬向轴线,以咸阳宫为经向轴线,以两线交点横桥为中心向四周散布。形成了以咸阳宫和阿房宫为中心的都城区及向外扩展的京畿地区(即内史区)。咸阳城横跨渭河,以地势高亢之渭河南北区为主体呈俯瞰全城之势。这种地理条件确有利于运用天体规划观念以展新姿,从而显示帝都之尊。

汉长安城也如此。汉长安城形状既非正规的长方形,也不是正方形,而是不规则的长方形。除东城墙以外其余三面城墙多有曲折。因此西汉长安城被称为“斗城”,实质就是效法“天人合一”思想的结果。《三辅黄图》指出:“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三辅旧事》也云:“城形似北斗也”。《周地图记》亦云:“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后来的《元和郡县图志》、《长安志》、《类编长安志》等史书都相信此说。

甚至在汉长安城南的昆明池修建中也与天象联系起来。《三辅黄图》引《关辅古语》云:“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至今二石人还在。分立池的东西以象征天上的银河与星宿,至今这两座西汉石雕尚保存在原地,雕凿技法古拙纯朴,是我国现存的珍贵的早期石刻艺术作品。考古工作者已经在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的有关天文星象的例证。在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汉墓中都曾经发现过带有天文星象的壁画墓。何况汉代人如果只是因为地形原因或者先修宫殿后修城墙的话,完全可以把南面城墙再往外延伸扩大并将其修直。没有必要修成“南斗”,使城墙弯弯曲曲。

汉长安城与星象关系图

汉长安城形状的不规则是综合因素形成的,是在受到“天人合一”建都理念的影响下充分考虑到利用地理环境,受到龙首原、渭河、泬河的制约。同时也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建筑师已能因地制宜巧用地形,不拘泥于方形、圆形、长方形的限制,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灵活规划设计出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城市实在是应该大书特书的。因此,将都城建设与天文星象结合起来,以显示“君权神授”、皇帝替天行道是符合当时筑城思想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筑城思想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中一直在发挥作用。

结语:秦咸阳和汉长安在都城规划上虽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但终因社会在不断演进,各自具体条件与要求也不同,又展示了两者的差别。从前文所分析的汉长安城规划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差别实质上正是汉人按照时代要求,进一步更新秦制、发展秦制的表现。

汉长安规划对秦制的更新和发展,更启始了我国前期封建社会都城规划向广度和深度演进的新趋势,为我国新型封建城市的规划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换言之,也就是汉人通过长安城规划的探索,对秦制再加以总结提高,演变而为前期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制度,以完成秦汉时代在我国都城规划建制中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

作者/来源:小樊闲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长安对秦咸阳的继承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