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做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唱响福州茉莉花茶品牌
TUhjnbcbe - 2024/2/27 16:10:00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作者:林琴琴陈荣生林辅胜杨文文徐艳霞

摘要:茉莉花是福州市花,茉莉花茶是福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享誉海内外,久负盛名。近年来,为振兴茉莉花茶产业,福州市多措并举,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但是,茉莉花茶产业还存在茉莉花种植规模萎缩、花茶特有品质削弱、市花氛围缺失、标准化建设滞后及产业融合不足等问题。本课题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网络征集意见等方式,梳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着力改变茉莉花种植现状、加快培育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实施茉莉花茶品牌发展战略、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对推动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福建多茶类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中国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目前,世界茉莉花茶的高端产品也均为福州出产。做强茉莉花茶产业对保护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推动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对推动福建多茶类健康发展也意义深远。自年4月以来,本课题组深入有关企业、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召开了数场座谈会和研讨会,并于7月16—29日在福州新闻网的“福州市政协网络议政云平台”开展了网络议政活动,访问量超过72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条;借助“福州政协协商”服务号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开展了专题读书研讨,收集建议85条。经认真归纳总结、分析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

年,福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亩(15亩=1公顷),年产茉莉花约吨,花茶1.52万吨,全产业链总值约55.2亿元。近年来,为振兴茉莉花茶产业,福州市多措并举,从政策扶持、品牌建设、文化传承及协同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1]

(一)扶持政策不断完善

年起,福州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支持茉莉花基地建设、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和遗产保护。年,福州市制定实施《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对茉莉花基地实行分级保护。同时,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关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方案及政策措施》等政策,加大对茶农、茶企、茶商的扶持力度。年4月,出台《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计划3年内投入约万元,从茉莉花种植、花茶加工、园区建设、三产融合、品牌宣传等9个方面给予扶持,有效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技术和业态升级,支持帝封江茉莉花主题公园等各类形态的茉莉花文旅项目建设。

(二)品牌建设不断强化

年4月,“福州茉莉花茶”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保持品牌优势,福州市认真执行茉莉花茶制作标准,对申领地理标志的企业严格把关。通过“福州茉莉花茶神州行”等活动,推介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对新获得省、市知名农业品牌的企业,新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县(市)区,新申报并取得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给予奖励。年,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达到35.63亿元。

(三)文化传承持续创新

年4月,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福州市建立遗产监测体系框架,在6个县(市)区设立9个遗产信息监测点。保护传统技艺,定期举办茉莉花茶茶王赛和传统窨制工艺大赛,年6月,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实践优秀案例。推动茉莉花茶回归大众消费,线下面向市民建设15家大众茶馆,以五里亭茶叶市场等茶叶集散地升级改造为重点,打造闽茶市场综合体;线上拟投资万元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平台建设,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发展。

(四)茶叶科技协同创新

近3年来,福州市先后支持企事业单位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围绕茉莉花开展科研攻关和创新研发。认定“福州市茉莉花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1家,由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省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开展实验室建设、茉莉花茶标准制定和茶产业发展规划、学术交流、建立福州茉莉花茶拼配生产线、生产技术培训等。围绕福州市特色茶产业的数字化管养、生态茶园建设、种源保护、精深加工、进出口质量检测、“茶科技平台”等,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规模以上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申报,鼓励科技特派员服务茉莉花产业,支持茉莉花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规模萎缩,制约行业市场地位

20世纪80—90年代,福州市茉莉花茶产业达到鼎盛,茉莉花种植面积近10万亩,茶厂近千家。随后,由于城市发展,茉莉花种植面积缩小,茉莉花茶产量锐减。城市开发建设造成福州市茉莉花种植面积萎缩、产量减少,难以形成完善的茉莉花交易市场,也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销售机制不灵活。[2]同时,农业用工成本上升,造成了茉莉花种植效益相对较低,抑制了农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对比广西横县,其茉莉花生产成本仅为福州的60%,无论是发展潜力还是在茉莉花市场的定价权上都具有更大优势。[3]

(二)花茶加工外移,削弱特有品质优势

福州市茉莉花产量不高,难以满足需求,已有20多家企业将茉莉花茶生产加工转移到广西横县。在闽侯等传统茉莉花种植区域,甚至没有企业从事生产加工。历史上,福州市高品质的茉莉花和独有的窨制工艺共同造就了茉莉花茶品质优势,但大量的加工企业外移,造成茉莉花茶失去本土茉莉花的加持,其独有的冰糖甜也极有可能成为记忆。[4]

(三)市花氛围缺失,降低品牌形象效应

在文化层面,茉莉花是福州市花,应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但现有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茉莉花的元素较少,对茉莉花(茶)历史文化底蕴有待深度挖掘。在产业层面,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自主品牌的运作能力和经验,对茉莉花(茶)区域公共品牌的高层次策划与宣传推广也有待提升,致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省内其他主要产茶地区。

(四)标准化体系滞后,影响市场拓展

目前,茉莉花茶生产标准制定周期长、更新速度慢,难以符合茶叶进口国对农残、食品添加剂、有害微生物残留的检验标准。在出口贸易中,个别茶企、茶农缺乏共同维护品牌意识,不按绿色生态要求管理茶园、茶叶加工不卫生、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有损福州市茉莉花茶声誉,影响市场拓展。

(五)产业融合不足,影响综合发展实力

在产业形态上,福州市茉莉花茶产业还局限在传统的种植、加工等产业形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茉莉花文旅项目少、规模小,文创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辐射带动力弱。在产业平台上,闽清县茉莉花茶产业园建设进度较慢,企业入驻意愿不强,尚未形成集聚发展的规模效应。

福州帝封江茉莉花种植基地

林双伟/摄

三、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城市建设与茉莉花茶发展有机结合,把茉莉花茶保护发展作为提升福州城市形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建设国际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任务来抓,促进茶叶增效、茶农增收,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突出地域特色,着力改变茉莉花种植现状

1.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以《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执法检查为契机,将落实茉莉花种植基地分级保护制度纳入县(市)区绩效考评范畴;通过财政支持及政策保障,加快推进“全球茉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基地项目”基地建设,开发福州茉莉花、茶树种质资源;依托闽侯、长乐、连江、永泰、闽清等县区打造福州茉莉花、茶良种繁育基地和重要生产基地,配套建设茉莉花(茶)精深加工体验基地,切实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2.推进生产基地建设

在茉莉花历史主产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用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划定茉莉花种植基地。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基地”等组织模式,组建茉莉花茶产业联合体,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茉莉花,形成辐射带动型、吸纳就业型、合作发展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全市茉莉花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长。

3.优化市花种植布局

在闽江、乌龙江以及大樟溪沿岸等适宜茉莉花种植的地区建设茉莉花生态走廊;结合“两江四岸”景观提升工程,合理布局茉莉花种植空间,鼓励有关企业和市民认种认养;加快推进帝封江茉莉花主题公园建设,在全市各类绿地适当种植茉莉花,全面推广市花形象。

(二)融入乡村振兴,加快培育茉莉花茶全产业链

1.强化规划引领

将茉莉花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适宜种植生产区域全面布局茉莉花茶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打造1~2个现代茉莉产业园,5个茉莉特色小镇,10个茉莉特色乡村,全力做大做强茉莉花茶特色经济,实现百亿产业发展目标。在规划基础上,谋划生成相应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库,在统筹安排乡村振兴和各类涉农资金时予以重点保障,解决好相关的融资、供地等问题。其中,对涉及茉莉花茶产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优先扶持。

2.推动融合发展

制定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福州茉莉花茶全产业链的若干措施》,着重围绕“产业+科研”“产业+文化”“产业+旅游”等多业态布局,培育壮大茉莉花茶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支持茉莉花种质资源保存引进改良、茉莉花茶制茶工艺提升、茉莉花机械采摘设备开发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鼓励研发茉莉花(茶)系列衍生产品,培育发展新动能。结合福州茉莉花茶传统文化特点、民间风俗等,创新文化衍生产品,开发文旅基地、现代茶庄园、体验店等项目,打造集采花、采茶、制茶、品茶和购茶为一体的“茉莉花茶文化之旅”。

3.完善标准体系

引导企事业单位、行业协(学)会加强茶叶标准的修订工作,推动茶叶标准由茶产品向茶文化、茶旅游、茶展览等领域拓展。加强质量管控,督促生产企业建立从原料供应、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和销售管理4个环节的内部追溯和关键控制点记录台账;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督促茶叶生产经营者按照《福建省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办法》要求,上传信息至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确保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鼓励大中型茶叶生产企业实施ISO、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与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人和合法使用企业的联系,建立地理标志维权人名单及联系沟通机制,严厉打击侵犯茶叶类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行为。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引导更多企业进入茶叶类地理标志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推进地标相关二、三产业链发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附加值。

(三)实施品牌战略,重树福州茉莉花茶市场地位

1.突出精品特色

以中高端茶为主体,提升品种品质、工艺水平,创造独特的茉莉花茶品饮文化,培育中高端茉莉花茶消费者;注重培育新市场,根据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特性,突出便利性、新颖性、时尚性,积极营造福州茉莉花茶消费新风尚、新热点。[5]指导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快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建设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引导优秀茶企积极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通过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管理体系,提升经营管理质量水平,培育茶叶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

2.强化品牌塑造

深入挖掘福州茶港历史和茉莉花茶文化底蕴,邀请国内外媒体拍摄茉莉花茶系列专题片,设计独具茉莉花茶文化特色的logo、IP形象,在城市VI设计中增加茉莉花元素,全方位打造茉莉花IP文化。[6]鼓励大众创作茉莉花茶短视频、微电影,运用新媒体推广茉莉花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人文海丝”“海丝茶道”建设,开展茉莉花茶“一带一路”系列茶叙外交,推进茉莉花茶产品国际研发合作。构建“一带一路”茉莉花茶产业联盟,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发展,让世界共品一杯好茶。定期举办“全球茉莉花茶峰会”“全球茉莉花茶论坛”“全球茉莉花茶传承大赛”“全球茉莉花文化节”“福州茉莉花茶品鉴会”“全球茉莉花茶文创设计大赛”等活动,配套启动“云展会、云代言、云品鉴、云炒制、云茶会、云课堂”等活动,鼓励市民参与。

3.做好文化传承

建立研学基地,并开展“茉莉花茶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校园课后延时服务,设立非遗文化课程等,开展茉莉花茶文化经典诵读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挖掘整理茉莉花茶的典故、传说以及历代文人雅士和近代名人名家的茶诗、茶词、茶文、茶歌,出版茉莉花茶系列丛书;建立茉莉花历史文化项目保护名录,将相关传统技艺、茶厂(场)、节庆、歌舞、礼仪、民俗等保护对象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设置保护标志,并向社会公布。[7]将茉莉花茶指定为公务接待用茶,积极宣传推介。

4.打造文化综合体

打造产业科技文化综合体,以仓山区泛船浦为核心,高起点建设“福州世界茶港”;依托15家大众茶馆,定期举办主题公益演出、文化讲座、茶艺交流等,并给予补贴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8]加快闽清县茉莉花茶产业园建设,推动茉莉花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和完善以茉莉花茶和茉莉花为主的交易市场,构建茉莉花茶营销网络。

(四)统筹整合资源,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1.构建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市县两级政府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设立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谋划符合条件、成熟度高的项目,通过专项资金补助或发行政府专项债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创新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政府基础风险金”和市县两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2.形成产业发展系统支撑

推动三产融合,构建茉莉花茶全产业链,建立全产业链发展工作“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专项主抓”的协同推进机制,在资金分配上打破条块分割,在政策举措上协同配合,在人才资源上共建共享,不断完善茉莉花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物流、服务、信息、旅游、管理等保障体系。加大对茉莉花种植加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扶持,改善茉莉花的流通渠道,建立网络化的供需信息平台,定期发布茉莉花茶产业综合指数等。

3.强化科技创新工作

依托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茶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等专家力量,与其他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组建福建省茶科技研究院(武夷山分院)分中心——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茉莉花茶产业创新研究。[9]开展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制作工艺推广、保护与创新工作,培养本土制茶能手和非遗传承人,加强茉莉花茶传承人梯队建设,完善传承人评估、监测和退出机制;创新茉莉花茶产业培训方式,打造茶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品牌,推行茶产业高端培训项目。推广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扩大培训覆盖面。支持相关县域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探索跨县域开展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

4.完善扶持政策措施

明确新种植茉莉花基地的补助对象,及时兑现补助资金;对现有种植基地予以基地维护、使用优质肥等补助;将茉莉花种植纳入农业自然灾害保险,设定茉莉花最低保护收购价,降低农民的种植风险和成本。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从采摘机械和种苗培育入手,提升茉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有效提高鲜花供给力;对建设产业智慧园和数字农业赋能平台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略

作者:林琴琴陈荣生林辅胜杨文文徐艳霞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茶文化经济研究中心福州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福州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基金:年福州市政协政治协商计划“做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对口(界别)协商议题(榕委办[]6号);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茶文化传播特征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FJB);

来源:《发展研究》期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强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唱响福州茉莉花茶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