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汉武帝晚年的失落宫斗李夫人卫子夫最后败
TUhjnbcbe - 2023/9/29 15:16:00

刘勃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了介绍他们,班固写了《武五子传》,司马迁写了《三王世家》。

《武五子传》写了汉武帝的五个儿子,这是自然不过的,因为还有一个儿子就是汉昭帝,他继承了皇位,自然不应该和其他人放在一起。《三王世家》只写了三个儿子,这就有点奇怪;而且这篇的内容也很不正常,只是抄录册封三位皇子为诸侯王时的相关文件而已。

在很多人看来,只有刘据和刘弗陵才是重要的。长子刘据出生于元朔元年(前),很长时间里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幼子刘弗陵出生于太始三年(前94),最后摘取了皇位竞争的胜利果实。

电视剧《云中歌》截图,刘弗陵

昌邑王刘髆的年纪,大致是比刘据小二十来岁又比刘弗陵大十几岁。关于他的信息,即使在《汉书》当中都是近乎空白的。有人因为这大块的空白,认为汉武帝从来不重视他。但也可能是因为敏感。毕竟,刘髆的母亲,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李夫人,刘髆的舅舅是李广利。还有,刘髆死的时间也很敏感,《汉书》不同的地方说法微有差异,反正要么是汉武帝临死前,要么是汉昭帝刚即位。

卫子夫的攻擂与守擂

《史记》里介绍汉武帝的皇后,一上来就是卫子夫,然后用插叙的手法,告诉大家汉武帝还有过一位陈皇后。《汉书》才老老实实按照时间顺序,孝武陈皇后、孝武卫皇后这么写下来。

但按照《史记》的说法,汉武帝对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的宠爱,似乎也不过如此。在特定的环境下突然看见,特别喜欢,然后带进宫里,然后居然有一年多把她忘掉了。

山西朔州山阴县,广武汉墓群广场上的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塑像

卫子夫无疑是汉武帝的福星。她给汉武帝带来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但更重要的是还有卫青、霍去病两位绝世名将。开始的时候,卫青因为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才获得了带兵打仗的机会;但没过几年,大概就变成了因为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的皇后地位才没有被撼动了。

卫青武功赫赫,善于和各方面处好关系。元朔六年(前),卫青挟两次大胜匈奴之余威,低声下气地把皇帝给他的赏赐拿出一半来,给汉武帝宠爱的王夫人的双亲祝寿。显然,王夫人已经对卫子夫的地位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电视剧《卫子夫》中的王夫人

王夫人得宠的这些年,司马迁正在宫里做郎官。后来王夫人去世,齐地的方士少翁为汉武帝召唤王夫人的魂魄,司马迁也是近距离观察到的。王夫人有多么被宠爱,他显然印象特别深。

王夫人也是生不逢时,她在汉武帝心中的地位,也许已经超越了卫子夫,但她得宠的年代,正是卫青、霍去病对汉武帝来说不可或缺的时代。元狩六年(前),霍去病赶在自己去世之前,请求汉武帝封太子以外的三位皇子为王,汉武帝答应了。

汉代国舅、大将军卫青事迹图,出自明宣德时期彩绘钞本《御制外戚事鉴》

无论如何,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挺过了第一轮挑战。

为什么李夫人的段子那么多?

接下来李夫人最得宠的那几年,大致就是元鼎年间(前—前),司马迁先是给父亲守丧,然后就做太史令去了,和宫里的事拉开了一点距离。

从《史记》看不出李夫人受宠的程度。但班固写到李夫人,八卦的心简直要炸裂了:

第一,班固说,汉武帝先赏识的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李延年唱了这样一支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了很感叹,说世上真有这么美的人吗?于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就向汉武帝推荐了李夫人。从此汉武帝宠爱得不得了。

第二,班固说,李夫人病重,汉武帝来看她。李夫人把自己蒙在被子里,说我病重很久了,“形貌毁坏”,不可以见皇帝,我的心愿就是皇帝能照顾好我的儿子和兄弟。

汉武帝非常想见一见李夫人的脸,李夫人就是不肯,最后汉武帝很生气地走了。李夫人的姐妹责怪她,干吗这么惹皇帝生气?李夫人说,我不让皇帝看我现在的样子,是为我的兄弟好,“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见不到现在的我,皇帝会一直记得我最美的样子;见到现在的我,那只会从此嫌弃我了。

电视剧《卫子夫》截图,李夫人

如果说上面的事真假存疑,那下面这两件事,班固是绝对不会胡来的:一是李夫人去世后,“上以后礼葬焉”,她是皇后之礼下葬的;二是汉武帝去世后,霍光知道皇帝的想法,“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李夫人被当作皇后看待,那她的儿子应该是什么?

还有就是那首“倾国倾城”的歌,怎么听都像是带着谶语的味道。众所周知,中国的史书有个特点,既然把这个预言写下来了,它就是会应验的。

那么李夫人倒是造成了什么灾难性后果,才配得上倾国倾城这么一个谶语?

巫蛊之祸

巫蛊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用巫术诅咒别人的手段,常用的手法就是扎小木人埋在地下。

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有个叫江充的人,疯狂诬陷太子,罪名是太子在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太子没办法,只好起兵造反。汉武帝让丞相刘屈氂指挥军队和太子在长安城里大战,死了好几万人。太子战败逃走,最终在外面死掉了。

女巫出入图,出自18世纪《帝鉴图说》彩绘插画,描绘汉武帝晚年相信巫术,女巫常伴左右的情形

司马迁有两个好朋友卷入了这件事。

一个是任安,他当时是“监北军使者”,掌控着长安城里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太子造反的时候,曾发兵符想调任安出兵,结果任安接了兵符后,来个闭门不出。这事被汉武帝认为“怀二心”,所以任安被汉武帝腰斩。

一个是田仁,他是丞相府司直(丞相府属官,负责监察不法,秩比二千石,属于高级官员),当时被分派去看守长安城南最东边的覆盎门。太子逃到这个门来,他让太子逃掉了。这个罪行当然更严重,也是腰斩。连开始替田仁求情的人,被汉武帝一责问,都吓得自杀了。

司马迁当时就在汉武帝身边做中书令,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朋友被处死,不敢多说什么话。其实《史记》里也有些极零碎的巫蛊案的记录,基本不讲事情本身,主要是涉案人员的结局之类。这些内容司马迁所写还是后人所补,一直众说纷纭。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宋朝,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在班固那个梗概的基础上,终于提供给我们一份关于巫蛊事件的首尾完整、逻辑严谨、情理圆融、冲突强烈、细节丰赡的叙述。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父皇,和不那么有才能但很善良的太子的冲突。汉武帝希望在自己生前,把最棘手的事情都做完,留下一个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交给儿子去治理。这样刚好是最完美的组合。但是,那些专门帮助汉武帝去执行残暴任务的人知道,一旦太子即位,自己就完了。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去破坏这个计划,这里面最凶恶的,就是那个江充。汉武帝一次次希望和儿子达成谅解,但是奸臣和小人们却一边把太子往绝路上逼,一边传递给汉武帝错误的信息。终于大祸酿成。知道真相后,汉武帝惩办了奸臣,作思子宫,表达了对太子的思念。

这是个非常动人,还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就更加和李夫人没有一点关系了。

不负责任地设想一下,以班固的性格,如果能读到这个一千年后的故事,大概也是会表示赞赏,而不是去戳穿他。

近代以来,许多介绍汉武帝的书和电视节目,都是在司马光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讲述的。

卫氏外戚与李氏外戚

其实在《汉书》里,班固另外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而这些记录,刚好是能和司马迁对之前的历史的叙述,完美衔接的。

下面让我们回到一种庸俗的宫斗剧情。

比起王夫人,李夫人有个最大的幸运:不是卫子夫更加年老色衰了,而是卫青、霍去病已经不存在了。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前)去世,卫青虽然活到元封五年(前),但后来一直没有带过兵。因为元鼎、元封年间,汉武帝面对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巅峰状态的匈奴。

但这不意味着障碍完全扫除,现在活跃的将军们也和卫青、霍去病关系密切。卫青带出来十几个将军,霍去病培养了两个。灭东越发挥重要作用的横海将军韩说,灭朝鲜的将军荀彘,还有公孙贺、公孙敖等人,当年都在卫青麾下。灭南越的主将路博德,生擒楼兰王的赵破奴,出自霍去病系统。

可见,所谓卫青不养士大夫,主要是指不养长安城里的名嘴、活动家还有游侠之类,打了这么多年仗,在军队里杀伐决断,当然还是要培养自己的班底的。

李夫人像,王翙,出自清代人物木刻版画书《百美新咏图传》

值得注意的还有李广家族,尽管李广之死被认为和卫青有关,李广的儿子李敢更据说是死于霍去病之手,但是李、卫两家,还是迅速修复了关系。李广的堂弟李蔡,是因为跟着卫青打仗,才拿到侯爵的;甚至李敢本人能够“赐爵关内侯”,也是在霍去病麾下。然后李敢的女儿成了卫太子宠爱的女人,李敢的儿子李禹也是卫太子宠信的部下。

这些人算一个政治集团吗?汉武帝在,太子的地位不动摇,就不算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如果汉武帝换太子了,他们就是:因为新太子要有新班底,他们就要给人家腾位子

太初元年(前),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指挥了一场耗时四年,使得全国上下都超负荷运转的战争。当然,战争是本来就要打的,但由李广利来指挥,说是“欲侯宠姬李氏”,还是说得轻了。只是想让李广利封侯,让他和赵破奴这样的将军合作,打一场类似征楼兰这样轻松的战争,封侯的理由就足够了。

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的李广利塑像

但李广利的指挥部里,赵始成、李哆、上官桀这些人的来历虽然不很清楚,但反正就是没有卫青、霍去病麾下的老将。

汉武帝在想培养一个由李广利主导的,和卫青、霍去病无关的新的军功集体。这样将来即使换太子,也不会引起太大震动。但李广利实在太不争气,征大宛是得不偿失的惨胜,打匈奴是一次又一次的惨败。

当然,今天的研究者可能会认为李广利的能力也没有那么不堪。后世的经验表明,中原王朝的力量向西推进的极限,就是帕米尔山东麓,李广利征大宛超出了这个极限。和匈奴作战,此时的局势也和卫青霍去病时代完全不同。

这个时代,汉朝的战略优势,对匈奴人来说是无解的,所以匈奴再怎么打胜仗都还是在寻求与汉朝和谈;但匈奴的战术优势对汉朝来说也几乎是无解的:征大宛之后,汉朝战马紧缺的问题不是缓解了而是极大加剧了,匈奴人的机动优势变得更大,所以面对出征的汉军,只需要躲避,窥探,跟踪……等到你不得不撤退,已经临近家乡也是最精疲力竭的时候,突然发动致命一击。

所以对汉朝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防守,但只要远距离出征,换其他将领也没什么好结果。但这些说法今天也不见得大家都会接受,汉朝人更不会这么想,还是拿李广利和卫青、霍去病比较。哪怕是当年讨厌卫霍的,现在的心理,也是“不需上溯文景世,回首获麟已惘然”吧?

汉武帝也在渐渐失去耐心。皇帝对一个女人的追恋,能维持这么久,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快速逼近的当代尧舜

天汉四年(前97)春,李广利又一次征匈奴无功;夏,刘髆被封为昌邑王。虽然不能说这就是名分已定,但终究不是好兆头。

太始三年(前94),钩弋赵婕妤为63岁的汉武帝又生了一个小皇子刘弗陵。

钩弋夫人赵婕妤像。赵婕妤为63岁的汉武帝生了一个小皇子刘弗陵,武帝老年得子,爱不释手,下诏改钩弋宫门为“尧母门”

讲到钩弋夫人赵婕妤的故事,班固又开始放飞八卦的心:汉武帝巡狩过河间郡的时候,不是官吏而是“望气者”发现了这个奇女子。她的双手天生握成拳头无法张开,汉武帝就上去摸了摸,哇,美少女的手掌张开了。

然后,赵婕妤怀刘弗陵的时间,据说长达14个月。汉武帝说,听说尧也是在妈妈肚子里待了14个月才生的。于是就把赵婕妤居住的地方,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尧可是上古圣王啊,把天下治理得那么好,当今世上居然又诞生了一个尧,不让他当皇帝,你不觉得可惜吗?

这个地方,司马迁其实倒是蛮配合汉武帝的。关于尧的传说很多,《史记》采信的版本是,尧是帝喾的小儿子,挤掉了自己的全部哥哥继承了天子之位。

总之,李夫人这颗当年心头的朱砂痣虽然还不至于变成蚊子血,但确实有一缕新鲜的白月光,照进了皇帝的生活。

所以,这时候紧张的不只有卫子夫和太子,也有命运和外甥牢牢绑定在一起的李广利。

征和二年(前91)太子被逼死,征和三年(前90)李广利又率军出击匈奴。

就在这一年,有人向汉武帝举报,左丞相刘屈氂的妻子在行巫蛊诅咒皇帝。汉武帝派人调查审理,认为“罪至大逆不道”,于是刘屈氂全家族灭。在前方和匈奴作战的李广利听到了消息,知道回汉朝也是死罪,也就投降了匈奴。

这么看来,这场太子和皇后丧命,几万人陪葬,喋血京师的大灾难,策划者实际上是李广利。按照女人才是祸水的逻辑,当然确乎是应验了李夫人倾国倾城了。

卫太子的面目

《资治通鉴》里那些《汉书》里没有的内容是不是从《汉武故事》里抄来的,卫太子行巫蛊诅咒汉武帝到底是江充栽赃还是确有其事,这种问题辩论下来,很容易水越搅越浑。

比较容易判断的,是《汉书》里的卫太子形象和《资治通鉴》确实不一样

《资治通鉴》说,太子“仁恕温谨”“敦重好静”,这个形象《汉书》里是不存在的;“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这个局面,也和《汉书》的记述完全不符。

电视剧《大汉天子》截图,卫太子刘据

《汉书》里对卫太子的介绍,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

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

太子身边聚集着一大批绝不安分的人。这句话《资治通鉴》也引用了,司马光还加了评语,但这类话和那些来路不明的内容放在一起,结果是让《通鉴》里的太子成了很难自洽的半截人。

所以,事实上太子的团队行动能力相当强。觉得要被汉武帝的使者陷害,立刻就能做出反应,能抓的抓,该杀的杀,一点也不含糊:太子抢占了长安城的武库,武装自己的宾客;调动皇后卫子夫居住的长乐宫的力量;再释放长安城的囚徒颁给武器。

要不是早就对起兵造反做过预案,对长安城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做过深入全面的调查分析,有详尽的计划周密的部署,恐怕很难想象有这样的行动效率。

汉武帝平叛的军队,应该是以郎中令、卫尉的精锐为骨干,配备着汉朝最尖端的令匈奴也心惊胆战的各种类型的弓弩(所以汉武帝强调不要近战),加上三辅的地方部队,可就是这样也大战了五天。

总之,反应之敏捷,行动之迅速,作战之强悍,都表明卫太子不是人善被人欺的角色。和传说要造反却束手无策的淮南王刘安相比,刘安真应该发明一块豆腐把自己撞死。

西汉军队

班固对太子还作了一番很有意思的评论。他说太子一出生,汉朝匈奴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之后仗一打就是三十年,“兵所诛屠夷灭死者不可胜数”,然后就是这场京城里的大战乱。

所以“太子生长于兵,与之终始”。和《资治通鉴》认为,太子如果能即位,就象征和平年代开始不同,班固觉得,太子就是战火和杀意的化身,终究有一天会焚毁自己,反而是太子死了,意味着战争年代的结束。

而《史记》里关于太子的只言片语,也看不出司马迁对太子有任何亲近感。

太子和汉武帝之间矛盾爆发,说穿了就是两派政治势力的斗争而已,也没有什么道义和理想可言。只是逼到了这一步了,谁也退缩不得,争的既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是最卑微的生存。

(素材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编辑

冯秋璐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武帝晚年的失落宫斗李夫人卫子夫最后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