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有59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
福州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又涨了。
同一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纬房指数研究小组发布《年以来全国城市房价涨跌排名》,其中,福州以72.97%的涨幅位列排行榜首位。
福州房价凭什么这么贵?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接受采访时说,福州周边一些城市的购买力较强,在福州买房的人很多,加之福州的人才新政力度很大,吸引了全省的优秀人才往福州方面集中,购买力在较短时间内爆发。
他还说,福州已经放弃过去大规模供应土地的模式,而是采取有节奏地供应土地指标,这种情况下会形成供不应求的这种局面。
事实是这样的吗?
福州民间的说法是民间资本发达,福州人爱买房,闽北人士以及周边县市也偏爱福州,房企端说法是闽系地产扎堆,地价追高,房价水涨,竞争激烈。
两端之外,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是,福州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很高。
不管哪个说法,没有一个说法能够把这件事情整得清楚和明白。
房价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在“房住不炒”的要求下,各种调控只是维稳的手段,而不是打压的利器。
在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方面,放到二线城市,福州的城市竞争力也是偏弱的,那么作为买房子的主体,人的“含金量”又怎样?
为何不差
一份来自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报告,勾勒出了福州人口“含金量”,由此或许可以推测一下福州房价未来走向。
先看福州市统计局发布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末,福州常住人口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占比70.5%。
这是福州人口方面权威的说法。去年,福州市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了2.5%,其中,居住类上涨了0.4%。这0.4%里面应该有一部分是房价拉出来的。
楼市与车市,就好像两面镜子,不管经济情况怎样,相比汽车消费,福州人更爱买房子,去年福州人交通和通信类的消费下降1.3%。这是9项指标里,唯一一个下降的指数。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放眼全国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人口增长明显加快,特别是年以后,涨幅明显高于一线城市。
这和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北上广”有关。然而,逃离“北上广”的人口都流向了哪里,当然是强二线城市。西安、杭州、成都这样的城市在过去的5年里,人口增幅较大。
而福州在过去五年的人口增幅在5%,不如厦门的一半,实力与青岛和昆明旗鼓相当。
当然在过去的5年中,很多城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比如济南和合肥都有大动作,相比福州把长乐市改成长乐区,前两者的动作更大一些。
行政区划调整,带来了人口的增长。抛开这个因素,实话说,福州在人口增长这件事儿上混得也没想象中那么差。
五年人口增长幅度,处在二线城市里前半段的位置。横向比较,年人口基数高于济南,低于青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很难得了。
至于说比厦门低,也算正常。年厦门的常住人口万人,人口基数比福州不止少了一点点。
与很多省份只有一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省会城市资源集中不同,福建的厦门、泉州、福州各有特色,某些方面不相上下。
比如拿昆明和福州对比,5年内同样5%左右的人口增幅,能看出昆明的弱,也能看出福州的强。
东南沿海,卓越的地理人文自然环境,对人口的吸引力度还是有很大优势。
为何从容
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说明,各大城市人口增长路径不同,诸如杭州和宁波这种“自发式”增长,更具有持久性。
二线城市人口规模上涨的因素各不相同,或因巨大的人口基数,或因人口高自然增长,或因人才新政带动的人口增加所致。
即便是人才新政带来的利好,各城市新增人口的学历也各不相同。
考虑到过去几年,福州在人才新政,也就是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抢人大战”中表现,基本可以判断,福州的人口增长,更多的也是“自发式”增长。
这种“自发式”增长,会比杭州宁波这样强大的产业带动带来的人口增长,更加原生态和佛系一些。
猎聘智库发布《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白皮书》数据显示,年宁波市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达7.56%,位列全国重点制造业城市之首。
一个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是否有吸引力,可以衡量一个城市人才吸引力的水平。
高校毕业生由于很快面临结婚、生子,加之薪资水平起点高、增速快,是潜在的优质目标购房人群。
因此,高校数量多的西安、武汉、南京等城市无疑具有先天优势。福州在二线城市里,是为数不多的弱省会中心城市和弱高校城市。
福州市区最强的福州大学,在全国各大高校排行榜单中,排名在70名前后。
相比西安、武汉、南京这样的城市,简直是弱爆了的存在。
但看年均人才流入量对比,人才流失幅度,跑赢了西安、武汉、南京、成都、天津。
弱省会,弱高校缘何能够跑赢强省会、强高校的搭配?当人们在对福州现状不太满意的时候。
福州在城市在就业机会、薪资水平、相关配套方面,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当然,不能说排在福州前面的青海西宁比福州更好。西宁,人口和高校的整体基数都更低。
克而瑞研究中心举了一个例子:西安近5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量为13.4万人,但西安年均高校招生数量高达34.3万人。两者之间存在20.9万人的差额,意味着至少每年有这么多毕业生流向他们更向往的城市。
现在很多人或许能明白,为什么西安、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前几年要搞“抢人大战”这一出了吧。
不留下毕业生,意味着城市人口每年都在大量流失。在这方面,福州显然是相对从容很多。
保持淡定
人口的“含金量”除了数量上的对比分析,更要结合收入上的对比。毕竟十个穷人凑出来的钱,有时候都不如一个富翁。
进一步对典型二线城市51JOB高收入(月薪一万元以上)工作机会数量和占比进行对比分析,福州的高收入工作数量和占比,也是处于中间的段位。
从年的51JOB招聘数据分析,月薪在1万岗位,福州比厦门多,但高收入占比,比厦门少。
福州的高收入职位数,和济南青岛相当,但高收入占比和成都、长沙差不多,百分之二十几。
这意味着,在福州找一份和成都长沙这样的高收入工作,会更难一些,因为能提供的岗位更少。
这很符合福州就业氛围的现实。单点上去比,也许不会差太多,但是拉出整体数据,就难看了一些。相对来说,若论找工作难度,厦门和福州差不多,但厦门收入确实更高。
收入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购房能力。当然,除非你家里有矿。
福州新增人口的购房能力,在全国典型的二线城市里,也属于中等偏下的存在。这和收入与房价的剪刀差有关。
相比于成都和长沙的四颗星、五颗星,福州只有三颗星。
迁入人口占人口增量比例小,购房能力不高,好在流动人口规模变化不大。在福州买房子,普通人凑足几个“钱包”,还得使劲儿跳一跳。
再看厦门和杭州,虽然人口增量大,但是人们的购房能力还是比福州弱了一些。
所以,不要只看大方面的数据,想要买房子,谁口袋里有多少钱,只有自己知道。
人口和购房能力的现实之后,讨论楼市,还要结合经济发展。克而瑞研究中心给出的数据,福州的经济发展处于二线城市偏上水平。也就是说,研究机构认为,福州未来的发展还是很有潜力的。
综上所述,从福州的人口指数来看,福州就像是一个各科成绩都很平均的选手。
这种选手,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成绩会很稳。
放到楼市成绩单上,虽然福州有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高房价和高库存,但福州的人口也还是有一定“含金量”的。
所以,什么也别说,开发商好好卖房,购房者淡定买房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