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芒种,河北满城县一位农民正在田间忙着种地。就在该农民忙着种地时,田地边的土地忽然发生塌陷,随之农民见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洞。老农家的田地,就在陵山脚下,当地一直流传着陵山附近藏有古人陵墓的传说。大洞的出现,加上当地的传说,让农民很快意识到,是不是地下古墓发生了坍塌,才让田边出现了大洞?因此农民当即便将田边出现大洞,地下很可能有古墓存在的消息,上报给了当地文物局。
文物局的考古专家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了勘察工作。考古专家最终得出结论,大洞的出现确实是由地下古墓发生塌方引起的,而地下古墓很可能是一座汉代古墓。当地考古队发现汉代古墓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北京,恰逢此时郭沫若正在北京。
对陵山汉代古墓十分感兴趣的郭沫若,立即带领考古队员赶到了满城县。经过一番勘测,郭沫若不但断定地下是一座汉代古墓,他还道出该墓的墓主人,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的庶出兄长刘胜。
郭老为何如此自信呢?这是因为郭老在该汉代墓北侧的一百二十米处,发现了一座陪葬墓。根据陪葬墓出土的墓志铭,可以得知陪葬墓的主人为刘胜的妻子,大洞下的汉墓主人为刘胜。
由于发掘刘胜墓的工程太过庞大,郭老便决定先行发掘安葬刘胜妻子遗骸的随葬墓。随着一方铜印的出土,郭老等人知晓了刘胜妻子的姓名。铜印一面刻有窦绾二字,另一面刻有窦须君三字。窦绾无疑是墓主人的姓名,窦须君无疑是她的爵位。在随后出土的器物上,郭老等人又发现了“长信尚浴······今内卧”等字样。根据这段印刻的文字,郭老等考古专家推测:这位窦绾很可能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的族人。窦绾墓中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包括:铜炉、金银器、珍珠、铜剑等。其中有两件最为引人注目,一件为我国首次出土的装殓窦绾遗骸的镶玉漆棺,另一件为铜制长信宫灯。
该铜制宫灯的高度为48CM,外形是一位跪坐的宫女,正在优雅恬静的掌灯。通体鎏金散发着柔和光芒的铜灯,清晰可见宫女的发髻,所穿长袍,袖衣。随后郭老等考古专家,在铜灯上发现了铸刻的六十五字铭文。正是这六十五字铭文揭示了窦太后的荒唐。宫灯的铭文曾六次提到阳信侯,这就让郭老等人对宫灯的最初主人是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史料记载:初代阳信侯名叫刘揭,公元前年汉景帝刘启封刘揭为郎。公元前年刘揭又被晋封为典客,其爵位略低于诸侯王。到了公元前年,汉文帝才将刘揭正式晋封为阳信侯。公元前年,刘揭去世,汉文帝让其子刘中意承袭了阳信侯的爵位。
刘揭在世时,不仅是一众侯爷中得到皇帝赏赐黄金最多的人,其死后还被皇帝视为功臣的衡量标准。史料记载:汉景帝在降诏褒奖拥戴自己的有功之臣时写道:将军赵充国,少府令乐城等人,功绩可比典客刘揭,他们全都应该封侯。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刘揭被皇帝如此看重,其子刘中意却落了个被废黜爵位的下场。承袭阳信侯爵位的刘中意,因参与七国之乱被皇帝废黜了爵位。就在刘中意被废除爵位的同时,窦太后还以朝廷的名义收回了长信宫灯。
为何窦太后收回长信宫灯呢?一、当时正是窦太后掌权时期。二、长信宫灯是根据长乐宫制作得名的。当时长乐宫的主人正是窦太后。换言之,刘中意在被废除爵位的同时,窦太后还打开了其父刘揭的陵墓,取走了长信宫灯。取走长信宫灯的窦太后,真的将它交给了朝廷吗?事实上,窦太后并没有将长信宫灯交给朝廷。而是以赏赐的名义,将其送给了窦氏族人:窦绾。换言之,窦太后这是在以权谋私。就这样该长信宫灯,从信阳侯的墓中辗转来到了刘胜的封地。
两千多年后,被窦绾带入墓中的宫灯重新现世,但一切早已时过境迁。作为国宝级文物的长信宫灯,目前被收藏在河北省博物馆内,供世人参观欣赏。虽然长信宫灯做工精美,但太后曾经的作为却鲜少有人知晓。
参考资料《国宝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