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南大学百年名校静悄悄地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遗传吗

东南大学:百年名校静悄悄地变


3月10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东南大学领导班子和各院系的掌门人开了个研讨会,有关人才培养,学校*委书记胡凌云提出优秀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定位为“未来能承担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的精英人才和重要战线上的领军人才”,至此,优秀人才的概念在东南大学定格。


学校本来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对于东南大学来说,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郑家茂认为,正是优秀人才培养的这一目标让这所百年大学再次确证了自己的落点。


学教育管理出身的郑家茂知道他接下去要思考的就是优秀人才包括哪些方面的人,又如何进行培养?但似乎这也都不是问题,与其说他将着手做这方面的计划,不如说他对过去20多年教学作了个总结。


因材施教 从少年班到吴健雄学院


应该说,优秀人才培养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受了东南大学少年班的启发。


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东南大学于1985年起开始招少年班学生;1990年少年班改名为强化班,所招学生也发生了变化,除了特招少年生,还增加了应届保送生和高考优异生;2004年再次更名为吴健雄学院,虽然还是上述三类学生,但比例有了很大的变化,去年只招了一名少年生,高考优异生成为学院的主要生源。


吴健雄学院采用的是2+2的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一二年级在学院上基础课,到三年级分流到各个院系中,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换句话说,学院学生到校的特殊之处是一二年级的学习。


据吴健雄学院副院长李久贤介绍,这时期的学习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宽口径、厚基础,二是自主性。


和其他学院一样,一年级主要上通识课,但吴健雄学院因为没有设专业,不受此限制,开的课程更多一些,学校各个大类的基础课都要上,而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公共学科的基础比普通专业的学生强。学校给了学院许多特殊的政策,如各科教师都是学校最好的,英语也都全部由外教上。有些课则是单设的,如“双语物理导论”课,去年一组2004级的学生还因此用英文写了一篇论文,到当年的物理年会宣读了。


吴健雄学院的每位学生均配有导师,他们不但可以进入导师的实验室,还有机会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这些在其他院系都很难做到。学院在教学要求和方法上也有一些不同,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实验能力,有些课在其他学院依旧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吴健雄学院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研学。


事实上,经吴健雄学院特殊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好于其他院系,每届学生中的85%都考上或者免试读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极为优秀的,如现为美国AT&T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孙晓东、美国高通公司副总裁邹求真、长江学者顾忠泽等。


小范围的特殊支持和培养,这样的优秀人才培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学的重点班。对此,郑家茂认为这与重点班形同而质不同,或者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郑家茂说,实际上更准确地说是“选优秀的人,加大学习强度,提供好的学习资源”。这种特殊照顾也是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为满足少数学生更强的求知欲,传统授课方式针对的是所有学生,标准也是按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而定的,这样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不能被满足;二是资源有限,个性化学习方式自然是好,可面对1万多名本科生,不可能做到。


郑家茂说,和中学重点班根本不同的是,中学有升学的压力,一切为了高考,是应试教育的再强化。而吴健雄学院的原则是要求比别的院系要高,内容多、难度加大,如果你对自己有更高的目标,想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那就可以到这里来。


花的力气和在一起学习的方式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正是看到吴健雄学院有效的培养方式,东南大学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院也开始仿效。机械学院搞了“南高班”,同样是把好学生放在一起,给好条件,定位和目标不一样。计算机学院则组成了30名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班”。一个是从学校层面来组织的,另一个是院系层面,专门对这些学生设计一套课程,在宽口径、厚基础上再专业分流,配导师,再加上学校的各类活动。郑家茂称之为“立体交叉的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课外研学 全校师生总动员


在东南大学教务处看到两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指南》,一册是2004年的,另一册是2005年的,两册最大的不同是,后者多达574页,前者仅为303页。实践科科长方霞告诉,今年的项目比去年又多了近900个,指南会更厚些。


方霞介绍说,SRTP并不是这几年才有,其前身是1998年就有的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2002年改称为SRTP,也就意味着这一普通的活动走向规范,学校加大了宣传,学生申请项目也每年翻倍上涨,今年学生初次申报的项目达到4500个。


所谓SRTP,是由学生自选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同时向学校申报,学校配指导教师,好的项目还给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达100万元。SRTP项目涉及各个学科的学生,不论工科、理科,还是文科、医科、经管类,他们提出的项目许多是和现实非常相关的,如“电动车防盗报警器”、“万用遥控器”、“南京市民购买力及其对房地产市场支持的研究”、“秦淮河水质的分段调查检测”、“高校学生社团行政管理体制理想模型的构建”等。


SRTP初期有三个程序,一是学生自由申报;二是初步筛选后的评审,由院系自己的专家和学校派的专家共同完成,这时项目基本确定;三是认定,是学生组团队的过程。中期学校会对时间长的项目进行检查。最后还需要结题验收,还是由学校派专家和院系专家共同组成验收组,并进行答辩,项目的每位成员必须到场,就像考试一样,专家提一些相关问题,每位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在答辩的过程中,专家就对每个学生和项目有了了解和评判。应该说,整个过程的制度还是比较完整的。目前参与者覆盖了全校2000名多学生,有700多位教师参与指导过项目。


这是学校另一种发现优秀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郑家茂如是说。这个训练不追求成果,不进行比赛,学生学到了做研究的基本过程。尽管学校以不追求结果为目的,可有特长的学生还是会脱颖而出的。无线电学院的戴戈就是在SRTP中成为学校的“明星”,曾三次代表学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次获奖,他在学校做了七、八个项目,每年给他的资助经费很多,从5000元到1万元,他自己还申请了3个专利。方霞介绍,在校生中还有几个很突出的,在全国的一些比赛中有很好的成绩,而这离不开学校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


SRTP初见成效,今年学校把以SRTP为主,包括组织社团、竞赛在内等6个方面内容统称为课外研学,成为课堂外一个较为完整的补充。


郑家茂对说,他对优秀人才的思考是,东南大学不仅是让每个人都作为优秀人才来培养的,还需要有少部分抽出来进行特殊培养的。在清华大学生活了11年、在东南大学工作16年的常务副校长易红说,两所以工科为特色的学校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发展的路子基本一致,只是东南大学和清华还有差距。尽管清华是赶超的目标,但易红表示还是按照自己的特点一步步走。


易红也认为分层培养是学校的特点之一,从教育的规律来说,是符合因材施教的,学校提供的是舞台,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在不同的舞台上发挥,有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表现了很强的能力,有的功课不太好,可在创新方面有很好的天赋,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因此才有吴健雄学院,招百分之五优秀的学生,也因此有SRTP,有课外研学计划。


一流的目标 再打东南牌


和中国的每所百年大学一样,东南大学经历了多个变化。1902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的积极筹办下,三江师范学堂应运而生,此后,又走过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阶段,1988年恢复了东南大学之名,不了解中国大学历史的人不知道国立东南大学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现在的东南大学就是在原校基础上扩建的,早年的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等都完好地保存并使用着。


国立东南大学曾是中国两所国立大学之一,一南一北在国内有极高的声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南大学则以工科名世。培养的杰出人才有吴有训、严济慈、吕叔湘、柳大纲等。当问现在东南大学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与过去的国立东南大学有多大差距时,易红坦率地说,差距不小。我们以此鞭策自己,易红补充道。


易红告诉,东南大学有个三步战略,到2012年时,若干学科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国际有影响;2032年,建校130年时,有若干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际知名的有影响的大学;到2052年,建校150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对于这个半个世纪后的设想,易红认为优秀人才是关键,他给出另外两个解读。首先,易红认为,学校对优秀人才的定位非常全面,宽基础的教学和加强课外的创新活动、社会活动、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不仅是让他们学知识,而是要成为健全的人,而且“培养的人才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国际化视野,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在学校营造出的好的校园文化下,优秀人才应该具备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其次,一流大学与优秀人才相辅相成,易红说,培养一流的人才,要有一流的生源、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条件、一流的培养环境,国内只有在不多的一流大学才有。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985工程”重点大学应承担起培养一流精英人才的责任,易红说“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而且,目前东南大学从生源、师资、设施等各方面来看是有这样的条件的。 (温新红 王海风)


来源:科学时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