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堤乎海啼乎 [复制链接]

1#

福建千里海堤建设纪实(3)

魏章官

大海孕育了生命。然而,发怒的大海同样可以无情地摧毁生命。

大海为沿海人民创造物质文明提供了丰饶的源泉,但同样能在一夜之间吞噬人们日积月累创造的财富。

在没有海堤或原有的海堤不足以抗御大海风浪之前,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是危若累卵的。

沿海各县(市)区历史上都曾屡次遭灾,以长乐市为例,我们翻阅了《县志》与《水利志》,摘下几段/p>

“年,农历7月30日夜至翌日,台风、暴雨,又逢大潮,冲渍百余里海堤。沿海村庄,尽成泽国,稻田被淹没,万亩,漂屋两万余间,灾民6万,死者人,丁壮流失余人。秋,霍乱流行,死亡人。灾后,长乐沙京村人、时任安徽省,省长李兆珍和京剧演员梅兰芳分别在天津卖字、上海义演,募款为长乐赈灾。”

“年9月27日,台风、大雨、海啸猛烈袭击县城,潮水位为历史最高,达罗零7.米,超越控制线,海堤缺口56处,长米,阵风超过12级,风速达45米/秒(12级风为32.7米/秒),沿海农田被海水淹没,全县房屋倒塌严重,死伤21人,16.1万亩水稻被淹。”

“年9月8日,台风正面袭击长乐,风力12级,洋屿港决堤侵淹吴航,多家工厂、商店被淹。全县海堤决口43处长米,户受灾,死5人,倒房间,农作物受淹7万余亩。”

“年8月31日,台风在江田镇登陆,沿海风力10—11级,逢八月大潮,潮位罗零6.6米,全县15万亩耕地受淹,2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老年人回忆说,年那次决堤,海水漫到离长乐城关3公里外的北山,淹了半个长乐县城,一些棺材漂到北山,受淹稻田三年后才冲淡复耕。

市水电局局长陈伙利说,年8月31日8号台风又逢天文大潮,潮位高达罗零7.米,比历史最高潮位超出0.22米。长乐海堤在8号台风之前如果不全部加固达标,历史的悲剧肯定重演,而且更为惨重,因为堤内有投入巨资正在修建的长乐国际机场。

护卫莆田南北洋的“镇海堤”碑文载:“乾隆元年(年),知府苏公本洁,修筑不二十年,又为海潮冲坏。村民畏潮,畚土为垸。每遇飓风挟潮击岸,咸水侵禾稼,万顷焦枯,南洋数十乡濒于危者多矣!”

在闽东海岸线最长的霞浦县,县领导对记者说,年9月3日,16号强台风正面袭击霞浦,冲毁海堤80公里长,海啸把40个村庄毁平,死亡人,伤人,倒房间,连县城的房屋都被冲倒一批,淹没农田9.5万亩,打烂渔船艘,刮走渔船艘,严重损坏艘。当时,县委、县政府机关都住满无家可归的灾民。这次风潮直接经济损失多万元。

年8号台风来临前如果未加固海堤,那么单单城关后岐门海堤决口,就要使保护区内10万人大部受灾,10多亿元工农业产值大半泡汤。

四面环水、以堤为命的九龙江人口处龙海市紫泥镇,风潮屡犯。民谣唱道:“乌礁岛,乌礁岛,十年九无收,早季怕大旱,晚季怕崩岸(堤)。”

这里有一块滨海临堤田叫作“打屁股田”。解放前,这个田主不修海堤,一次,台风海潮冲决堤坝,使许多人的田地淹没绝收。这一户赔不起损失,当时这里的国民党政府就把这个田主抓来打屁股。如今,这里仍保留着“打屁股田”,以警世人。

镇干部介绍,受灾最严重的是年8月23日,台风、海啸把全镇50多公里单薄的海堤全线摧毁,全岛15个村都被淹,死亡28人。与海澄镇隔水相望的下楼村,当时属海澄公社管辖,社党委决定举村搬迁海澄,但村中老人死也不肯搬迁。

上级决定重修海堤重建家园,动员了南靖、平和、漳浦、华安四县民工1万多人和驻军指战员抢修海堤。现在群众说,假如年8号台风、农历八月大潮前不加固加高海堤,一阵风一阵浪就会把全岛经济果实打掉。

解放以来,海堤缺口、决口乃至于被冲毁,海水淹没稻田鱼池、房塌厂倒人亡的事件,也是司空见惯的。仅年至年,在福建省登陆的台风就有67个,影响福建省的台风有个,平均每年登陆台风1.68个,影响本省台风4.1个。从年至年的40年间,被台风刮倒的房屋在1万间以上的有21次,冲缺冲决堤岸造成百万亩以上洪涝灾害的有17次;年8月23日,台风登陆厦门,造成多人死亡;年6月9日,台风在香港登陆,影响福建省,漳州一带死亡人;年9月12日,台风袭击福建省,死亡人。年,在福建省登陆的台风最多达4个7次,其中1个台风3次巡回登陆。百日之内七大灾,全省死亡人,农田受淹累计万亩,房屋倒塌15万间,水毁工程10万处,占全省水利工程总量的35%,直接经济损失41.1亿元。

历史血痕,岂能忘怀!旧疮不治,遗留大患!沿海群众对我们说:“海堤不加固,一旦被冲决,海堤变‘海啼’,多少人要哭哭啼啼哦!”

(年9月节选于纪实文学《海岸长城》一书,魏章官主笔,黄青、泊桑共同采写。年1月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