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齐白石,在谈及自己绘画是否有其师承时,说了一句充满哲理、发人深省的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说,在艺术的世界里,可以学习借鉴前人,但如果一味模仿前人,便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的确,许多艺术工作者的生涯里,都经历过跟随名家,或是追随流行的过程。但最后只有那些勇于为我所用,推陈出新的从业者,才能独树一帜,获得自己的成就。而那些邯郸学步者,虽然可能获得了世人一时的认可,但最后却寂寂无名。近代的中国文学史,也经历过一段“集体学习外国文学”的热潮。但当热潮退去,当年的仿写者们几乎都确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只有一位作家例外,她似乎终生没有走出所学习的大家的阴影,又因为自身性格原因,被许多同仁所讽刺、贬低、抨击……她,就是冰心。冰心照片一片“冰心”在玉壶说起“冰心”,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陌生。毕竟,她的代表作《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作为近代儿童文学经典,陪伴了好几代中国孩子。到了初中,她也并没有就此离去,在“初中生必读书目”里,她的《繁星·春水》也赫然在目。而初识“冰心”的人们,很容易从她的笔名中想起一句古诗“一片冰心在玉壶”。我们不清楚冰心的笔名是否出自这句古诗,但综合她的一生,还算是“人如其名”。笔名是自己取的,体现了作家的创作人格。但学名却是父母给的,比笔名更能反映作家的真实境遇。在没有成为“冰心”,正式踏入文坛之前,这个写作的女孩叫做“谢婉莹”。正在写作的冰心年10月5日,谢婉莹出生在福建省长乐市,父亲谢葆璋是一名海军军官。三岁时,她随父亲迁往烟台定居。谢婉莹的父母有三个女儿,他们感情深厚,也非常疼爱孩子们。幸福的童年生活,让谢婉莹有着和其他民国作家们不同的人格底色,她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是同期女作家们中最强的。由于天资聪颖,谢婉莹开蒙很早,7岁就已经通读《三国演义》、《水浒》等中国古典小说。又因为家人开明的思想,她还得以阅读一些外国文学名著,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即使如此,年少的谢婉莹最初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作家。经历福州女子学校和北平贝满女中的学习后,谢婉莹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因此选择了就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少女时期的冰心年,“五四运动”爆发。席卷北平的学生运动惊醒了“准医生”谢婉莹,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也将她推上了文学的道路。从此,谢婉莹弃医从文。年轻的谢婉莹怀着一片冰清玉洁的报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