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乐金峰镇红色领航的乡村底色之变人 [复制链接]

1#

陈塘港碧波荡漾。本报记者余少林摄

陈塘港新貌。本报记者余少林摄

村民陈劲松查看稻苗生长情况。本报记者余少林摄

党建引领是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长乐区金峰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汇聚党员合力,推动全域驶上乡村振兴“快车道”。近日,记者走进长乐金峰镇,实地感受乡村的变化。

一变 黑臭河道变身公园

“每天,我都会坚持到公园走一走,出出汗。”在金峰镇集仙村陈塘港河段的沿河休闲步道,树木葱郁,芳草青青,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紧挨着的河道碧波流淌,白鹭翩飞,李灼官正在步道上漫步健身,偶遇记者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

曾经由于城镇的发展,陈塘港的水体遭到污染破坏,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当时的陈塘港黑臭无比,百米之外就能闻到恶臭,人人避之不及,别说在这里休闲漫步了。”李先生说,这几年,长乐金峰镇下大力气对陈塘港进行全面综合治理,令其“起死回生”,黑臭不见了,水清岸绿回来了。

绿水是集仙村失而复得的生态资源。集仙村党员干部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围绕着陈塘港做文章,投入资金,在河岸建起了公园和休闲文化长廊,为村民休闲散步提供了好去处。镇、村党员干部还走访乡贤、企业家,发动乡贤和企业家捐资。“捐资又用于陈塘港、村道的日常保洁,以及公园改造提升。”集仙村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李堂秀说。

党员干部汇聚起合力,成为守护陈塘港生态的一股重要力量。巡河队每隔两三天就要巡河一次,一发现河道有垃圾就会立即打捞清理。这支队伍由党员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志愿者组成,李堂秀便是其中一员。

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集仙村将陈塘港支流兆享自然村段小桥到旧祠堂河道景观改造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项目,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李堂秀介绍,去年,兆享自然村段小桥到旧祠堂河道经过清淤和周边生活污水管网改造,一改以往黑臭和垃圾漂浮的情况。巩固整治成果,河道也列入了护河队巡查清单内。

沿河前行,只见流水潺潺,岸上田地蔬菜长势喜人,村民李明利正忙着从河中取水灌溉。“以前河道水质差,要大老远从莲柄港引水灌溉,现在水质恢复原样,就地取水,别提有多方便了!”他说。

二变 农业生产散种变规模

进入首台村,成片的稻田、菜地映入眼帘,满眼皆绿。村庄坐落于青山下,绿树繁茂,鸟鸣幽幽,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村民陈劲松来到稻田边,望着眼前多亩水稻拔节成长,喜在心头。“靠着规模化水稻和蔬菜种植,日子过得幸福富足。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莴笋等蔬菜,一年的收入有七八十万。”陈劲松说,农忙季节,地里需要短工,最多的时候能解决多人的就业问题。

陈劲松的农业生产采用了家庭农场模式,是首台村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持续促进村民增收的有效探索。全村共有田地多亩,村民原来都是单打独斗,进行散种,成不了规模,获得的收入低,不少田地因此被抛荒。

如何充分利用农田,助力乡村振兴,是村两委党员干部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发动村民成立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将农田集中起来,进行大面积开发种植,有效避免了土地落荒。”首台村村主任高容善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村已成立1家农业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约亩农田开展规模种植,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也促进了大量闲置劳动力就业。

村两委党员干部还做好“贴心人”,忙前忙后,帮农户争取补贴。为保障农业和粮食生产,由党员干部牵头,村两委出资兴修水利,铺设水管,从莲柄港引水灌溉农田。

今年,首台村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新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蔬菜种植产业园,充分开发种植多亩农田,年产值有望达万元。

三变

婚丧喜庆变新办简办

民营经济活跃的金峰曾是婚丧喜庆发红包的重灾区,普遍存在红白事发红包现象,尤其是丧事,花圈、拱门、送葬队伍经常排满一条街,攀比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如今,这种歪风陋习得到有效遏制,丧事简办、婚事新办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工作做得好,不再因为面子问题而攀比斗富,大大减轻了我们负担。”走进金峰村,提起移风易俗,金峰村民林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

金峰村是金峰镇的一个大村,人口多人,不少村民在外地办厂,富裕起来的村民热衷于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后,金峰村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各类红白喜事的规模,限定酒席、乐队、车队、拱门、花柱等物品的数量,同时形成事前报备制度,村民在婚丧喜庆活动前填写备案表,由村红白理事会审批后报镇纪委、文化站备案。在镇村党员干部宣传动员下,不少企业家、乡贤、老人会代表响应号召,带头除陋习、树新风,还将简办婚丧喜庆省下的钱款捐出来做公益。

“现在村民办婚丧喜庆,都自觉遵守村规民约。”金峰村党委书记李成介绍,5月份,有两位企业家家中办婚宴,主动将规模控制在20桌。自年初至今,金峰村共办理红白事多场,没有一场发红包。

“这几年,金峰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纵深发展,以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金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狠刹这股歪风,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不参加任何非亲友婚丧喜庆宴请,号召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村(社区)主干以及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明确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操办酒席申报审批制度,并对操办酒席的规模标准进行再次重申,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导社风民风持续好转。

目前,金峰镇19个村、2个社区全都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移风易俗村规民约,推行了红白事备案制度。镇村两级干部全部签订了不违规操办或参加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

(全文共字)

本文来源:福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