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孙,李重润也许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因言获罪,甚至丢了性命。
武周大足元年(年)九月,李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年少轻狂,在家聊奶奶武则天的八卦,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入宫之事。
张易之是武则天的男宠,他听说后,立马向武皇打小报告。
武则天得知后大怒,命令李重润的父亲李显(唐中宗)严查此事。李显三年前刚结束流放生活,战战兢兢地回到洛阳,自然不敢怠慢,只好牺牲他的嫡长子以求自保。
之后,李重润以诽谤朝廷之罪被杖杀,年仅19岁。唐中宗复位后,追赠李重润为“懿德太子”,以帝王之礼厚葬。
这场皇家悲剧发生的多年后,考古学者对懿德太子墓进行发掘。进入墓中后,只见墓道满绘壁画,盛大的仪仗深藏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画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是一种象征汉唐权贵的古老建筑——阙。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局部)。图源:网络
盛唐时期,李白来到长安城,登临诗人最爱打卡的乐游原,遥望城外,抚今追昔。
远处,渭水北岸的西汉帝陵一字排开,巍峨的陵阙在荒草之中,迎着西风高高耸立。此时,盛唐气象正走向顶峰,秦汉帝王却早已归于尘土,雄壮与悲凉在诗仙的胸中激荡,他提笔写就一首《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阙,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建筑群,如“陵阙”指帝王陵寝,“宫阙”可指代皇家宫殿。苏东坡在中秋之夜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岳武穆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实际上,阙是一种单独的建筑物,犹如西方教堂的穹顶、钟楼,抑或长城上的雄关险隘,立于大门处,成为建筑群中最显著的象征,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表建筑之一。
▲年,梁思成(阙顶背对相机者)测绘雅安高颐阙。图源:网络
汉代《释名》对阙的解释为:“阙也,在门两旁,中间阙然为道也。”
顾名思义,阙是缺口。古代的阙,成对矗立于建筑群入口处的两旁,两阙之间一般不连接,中间缺口向外延伸为道路,可通车马行人。大到宫殿陵墓,小到私家宅院,阙都是建筑群最重要的外观形象之一。
按照所在建筑群的性质,阙又被分为城阙、宫阙、宅第阙、祠庙阙、墓阙以及采用绘画雕刻形式表现的画像阙等。
▲汉代凤阙画像砖拓片。图源:网络
阙在中国出现甚早,本是一种用于防御外敌与眺望的建筑,经过先秦时期的发展演变,到秦汉之际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制建筑,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一直绵延至明清。
先秦时,周天子以阙划分地位尊卑,如《公羊传》中记载:“子家驹曰:‘设两观,乘大路,天子之礼也。’”此处的“观”指阙,因当时的阙多为夯土墩台,可登临远观,故又称“观”。
子家驹是鲁国大夫,活跃于鲁昭公在位时。
春秋时期,诸侯不把天子当回事,他们手下的大夫也常冒用诸侯的职权行事,天下全乱套了。当时,鲁国势力最强的大夫是季氏家族。
有一次,季氏与郈氏两家斗鸡,玩出新花样。郈氏给鸡披上铠甲,季氏则给鸡装上尖爪,结果,季氏的鸡斗输了。季氏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派兵侵占了郈氏的宅院。
郈氏跑去找鲁昭公告状,说季氏目无君王,大逆不道。鲁昭公早想除掉季氏,让子家驹帮忙出主意。子家驹说:“季氏家族如今联合在一起,气焰熏天,您怎么干得过他们?”鲁昭公不听,执意攻打季氏,果然打不过,只好卷起铺盖逃到齐国避难。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大门复原的汉阙。图源:图虫创意
子家驹跟鲁昭公逃亡齐国后,给老板做战后分析,说:“诸侯僭越礼制学习天子,大夫就冒犯诸侯,这世道由来已久了。”
鲁昭公不解:“你看我哪里有越权行事呢?”
子家驹答道:“您在宫门外建立两座高大的阙,乘坐大车出入,这就是天子的礼仪啊!”
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鲁昭公私造高阙,轻视周天子,季氏大夫也跟着效仿,没事就和诸侯抬杠,长此以往,礼崩乐坏。
始皇帝一扫六合,终结自春秋以来的列国纷争,建立统一的秦帝国。大秦二世而亡,此后建立汉王朝的,是昔日的秦朝基层干部刘邦。
鲁迅说:“中国的开国皇帝都有些流氓气。”汉高祖刘邦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当上皇帝后,一起打天下的弟兄还把他当老大哥看待。
在这位新皇帝的宴会上,由狗屠樊哙、吹鼓手周勃、布贩灌婴等组成的大汉创业集团成员,借着发酒疯大喊大闹,有人甚至动不动就将刀剑砍在柱子上,给大伙助兴。
一次宫廷盛宴,办得跟黑帮聚会似的,刘邦这皇帝当得很没尊严。
▲汉·冯焕阙,年谢阁兰拍摄。图源:网络
此时,汉朝官员中有一名儒生叔孙通,他是秦朝的博士,最擅长研究礼法。刘邦让叔孙通帮他制定一套礼仪,便于约束这帮开国功臣,让他们知道,刘邦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哥,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叔孙通说,这个好办,我可以依照周秦两代的礼制,制订出一套礼仪。
刘邦立马点头答应,但多提了一个要求,你也别搞太复杂,起码我得学会。
于是,叔孙通立马回到儒家的发源地鲁国,找了三十几个儒生,整日排练,敲定了汉朝皇家礼仪1.0版本。在当年长安城中长乐宫建成的典礼上,群臣按照叔孙通制订的新仪式入宫觐见,面对种种等级森严的规章制度,第一次感受到皇帝的威严,“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
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刘邦看着一帮当年的猪朋狗友都对自己俯首称臣、惊慌失措,心里或许乐开了花,得意洋洋地对左右说:“到今天,我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啊!”(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随着礼制恢复,庄严巍峨的阙再度成为统治者的身份象征,这与汉朝利用儒家思想来维护统治权力息息相关。
为了区别等级,汉阙规模有大有小,在样式上分成三大类:普通官僚可用一对单阙;诸侯、二千石以上用一对二出阙,即由一主阙与一子阙构成,这是汉阙的典型式样;帝王用的是三出阙,即由一主阙与附属的二子阙构成,外形犹如高低错落的台阶状。
▲洛阳应天门前的三出阙,象征最高礼制。图源:图虫创意
这些形制不同的汉阙,作为高贵的礼仪性建筑,建立在陵墓、祠庙、宅第、宫殿与城池的大门之前。
城阙位于城门两侧,为城市入口的标志,一般规模较大,也被赋予了张贴告示、宣读号令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布告栏,如史籍记载:“门阙,天子号令赏罚所由出也。”
宫阙位于宫城和宫殿两侧,其雄伟壮观不逊于城阙,如汉武帝修建的建章宫,宫阙至少“高二十余丈”,屋脊上有祥鸟作为装饰,后世称之为“凤阙”。
宅第阙与祠庙阙的规模比城阙、宫阙稍小,前者位于贵族府邸入口两侧,后者则建于祠庙入口两侧,现存汉阙实物,较多为祠庙阙。
立于陵墓前的,即墓阙。此外,墓室中出土的画像砖、石棺、石函、陶楼模型以及崖墓的墓门上也有大量种类繁多的汉阙形象。
▲汉·芦山樊敏阙,为典型的二出阙(子母阙)。图源:图虫创意
汉高祖驾崩后,葬在渭水北岸的长陵。长陵封土为陵,由刘邦生前亲自选址,并由他的同乡、开国功臣萧何设计。
高大的双阙屹立于长陵前,自此之后,西汉共有11个皇帝长眠在长安附近的原野。东自今咸阳市渭城区,西至兴平市南位镇,西汉帝陵在咸阳北原上一字排开,如人造的山岳般龙盘虎踞,绵延百余里。
汉朝迁山东富家豪族与外戚到帝陵附近设城居住,既可为帝王守护陵园,也可加强中央政府的统治,史称“陵邑制”。其中人口较多的陵邑,分别为汉高祖的长陵、汉惠帝的安陵、汉景帝的阳陵、汉武帝的茂陵与汉昭帝的平陵,因此历史上把咸阳北原又称为“五陵原”。
五陵原是权贵聚居之地,五陵少年也在后世成为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就有一句“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年轻时备受欢迎,用的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汉·沈府君阙及石刻,谢阁兰摄于年。图源:网络
渭水北岸的黄土下,一座又一座帝陵,埋藏着西汉王朝的地下世界。
汉代皇帝下葬之后,人们于墓上起封土,墓前开神道,神道口立石阙。尽管汉家陵阙仅留下断壁残垣,但在汉代,陵墓门前的阙,寄托着人们对死后理想世界的追求。
有些学者认为,在汉朝人眼中,墓阙象征墓主死后升仙的“天门”,矗立在神道的终端与陵园的起点,将现实世界分为内外两个部分,而这两个空间分别属于生者和死者。
汉阙,是汉人对祖先的崇拜和回忆。
它可以象征天国的入口,阙上雕刻仙人博弈、骑游,以及伏羲、女娲等祖先神灵,描绘“神之游,过天门,车千乘,敦昆仑”的天上世界;它可以显示祥瑞、消灾辟邪,阙上刻画凤鸟、翼虎、天马、神鹿等珍禽异兽。
▲上图:汉彭山1号石棺双阙画像,图中有神鹿、凤鸟、神鹿等。下图:汉启母阙上雕刻的龙与常青树。图源:网络
汉武帝刘彻,这位集七国文化于一身的浪漫皇帝,以及反击匈奴、凿空西域的一代雄主,在西汉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他的茂陵也在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
刘彻生前酷爱神仙方士之说,迷恋炼丹长寿之术,相信鬼神的存在。
汉武帝心爱的李夫人去世后,他日夜思念。有方士称自己能招魂,汉武帝信以为真,让方士把李夫人的灵魂请来相见。仪式中,汉武帝独坐在帷帐中,仿佛看到李夫人的身影,痴情地作诗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但转眼再看,美人已无踪影。
刘彻的生命结束后,这位一心想效仿黄帝骑龙上天的皇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魂归渭北汉陵。
▲汉武帝茂陵,陵阙遗址难以辨认。图源:图虫创意
茂陵前巍巍高阙屹立,陵中埋藏珍宝无数,周围有卫青、霍去病、金日磾等武帝朝名臣的陪葬墓。
后来,另一位西汉名臣霍光也陪葬茂陵。
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武帝病危时受命为托孤大臣,先后辅佐昭帝、宣帝,但也因专断擅权而饱受争议。霍光去世后,霍夫人修改其生前设计,擅自为霍光墓增设三出阙,墓中的棺椁等多采用帝王葬仪,仿佛在向皇帝挑衅。
霍光墓前的三出阙是帝王专用,后来为汉宣帝铲除霍氏一族提供了僭逾不规的实证。
▲霍去病墓,谢阁兰摄于年。图源:网络
西汉帝陵实行厚葬,如《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供山陵。”正因如此,每逢乱世灾荒之年,世人皆知汉陵中有财宝,盗掘之风盛行。从西汉末年的赤眉军,到东汉末年的董卓、曹操,都曾挖掘汉陵。
由李白的诗《忆秦娥》可推测,到唐代,西汉陵阙劫后尚存。
渭水岸边,西风轻拂着夕阳,以及汉朝留下的陵阙。
东汉初期,为人孝顺的汉明帝实行“上陵之礼”,大手一挥,规定将天子亲临的宗庙祭祀活动办得更加隆重,有关祭祀的建筑也显著增加。
汉明帝这么一整活后,东汉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石阙、祠堂等礼制建筑。巍峨的西汉陵阙在漫长岁月中大都湮没无存,反而是散落在各地的东汉石阙得以保留下来,诠释有别于长安帝陵的大汉风骨。
▲东汉少室阙,位于河南登封,由台基、阙身、阙顶组成。阙顶损毁比较严重,东、西两阙中距7.60米,阙身高3.72米。阙身各壁面雕刻有狐逐兔、赛马、蹴鞠、兽斗、斗鸡、马戏、玄鸟生商、四灵图、羽人图、双龙穿壁图、车马出行、双兽争食、羊头、辟邪柏、铺首衔环以及山水等图案等70余幅。图源:图虫创意
东汉建光元年(年),大臣邓骘[zhì]遭受宦官诬陷,被逼自杀身亡,一家七口死于非命。邓骘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子、太后邓绥的哥哥,如今无罪蒙冤,自然引起朝野震荡。
时任大司农的朱宠,闻讯后挺身而出,脱光上衣,抬着棺材上朝,向汉安帝进谏。
朱宠脱下上衣,表明刽子手可以随时砍下他的脑袋,随后把尸首装进棺材里。
他深知自己会招来杀身之祸,但还是坚持上书为邓骘鸣冤:“邓氏自迎立陛下后,功成身退,拒受封国,辞去高位,历朝外戚都不能与他们相比。他们善良谦让,应该得到保护,现在却横遭宫人片面之辞的诬陷。宦官们口舌锋利,扰乱国家,判案没有经过审讯,罪无实据,竟使邓骘等人遭受这样的惨祸。”
朱宠自知自己得罪了皇帝与权贵,上书后主动前往廷尉投案,被罢官回乡。后来,汉安帝有所悔悟,将邓骘礼葬于洛阳北邙山,并重新起用朱宠。朱宠虽位居高位,但一生清贫,粗饭布衣,就连皇帝赐给他的的腊肉与棉被都推辞不受。
这位正直的东汉官员,修建了中岳汉三阙中的少室阙与启母阙。
▲汉·启母阙。图源:常盘大定《中国文化史迹》
在河南登封,有一个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相传,大禹为治理洪水,曾化身为一只力大无穷的黑熊,以打通疏洪通道,他的妻子时常为他送饭。禹出门前与妻子约定,将以击鼓为号,只要听到鼓声,妻子就把吃的送上嵩山。
有一次,大禹在搬动一颗巨石时不慎碰到了皮鼓,身为涂山氏之女的大禹妻子听到鼓声后,赶紧带着食物上山,结果看到化身黑熊的大禹。身怀六甲的的她不知所措,夺路而逃,跑到嵩山脚下时,变成了一块大石头。
大禹追来后,见到这块巨石,高喊道:“还我孩子!”石头北侧应声而裂,一个孩子掉了出来,他就是禹的儿子启。这块裂开的石头,被后世称为“启母石”。
经过地质学家考证,它只是嵩山千千万万块石英岩中的一块,于18亿年前在一场地壳运动中滚落下来,因耐风化侵蚀,屹立至今。
然而,古人怀着对大禹一家的推崇,将启母石视为圣物,顶礼膜拜。汉代时,人们在启母石旁建造了一座庙宇,并打造一条神道直通启母庙。
公元年,时任颍川太守的朱宠在神道两侧立一对二出阙,此即保留至今的启母阙。它与另外两座石阙太室阙和少室阙,统称“中岳汉三阙”。
残缺不全的启母阙上,各面雕饰有吉祥羊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亭阁、铺首衔环、车马出行、杂技表演等画像。
▲中岳汉三阙上的蹴鞠图石刻及拓片。图源:网络
与启母阙同样位于嵩山的少室阙,相传为纪念启母涂山氏之妹“少姨”而建,亦为二出阙。阙身现存画像约六十余幅,其中的蹴鞠图,表明汉代已出现足球运动的雏形。
嵩山,划分为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大部分。为太室山神而建的太室阙,与启母阙、少室阙的建造时间大致相同,还是中岳汉三阙中保存最完好的阙,原本为中岳庙前太室祠神道阙,位于庙前中轴之上,中岳庙即后来女皇武则天封禅嵩山、祭祀山神的地方。
中岳汉三阙,立于天下之中,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祠庙阙,阙体上的图像跨越时间隧道,表现汉朝人精湛的雕刻技术。
▲汉·太室阙,董作宾摄于年。图源:网络
我国现存汉阙近40处,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山东等地。
其中,有20余处已在巴山蜀水静坐千年,广泛分布于绵阳、雅安、梓潼、德阳、夹江、忠县、渠县等地,包括梓潼李业阙、渠县沈府君阙、雅安高颐阙、绵阳平阳府君阙、昭觉冯佑阙、剑阁蜀道阙、忠县佑溪无名阙、芦山樊敏阙等。四川小城渠县因独占全国汉阙的五分之一,被称为“中国汉阙之乡”。
汉阙一般由阙基、阙身、枋子层、介石、斗拱层、阙顶6个部分组成。位于渠县的冯焕阙,虽然子阙已毁、阙顶脊饰无存,但其余部分大体上呈现完整,阙身正面刻汉隶铭文两行:“故尚书侍郎河南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
冯焕阙造型稳重朴素,不是汉阙中最精美的一个,却是四川汉阙中少数能确认主人的石阙之一。
▲汉·冯焕阙,年谢阁兰拍摄。图源:网络
冯焕阙的阙主,是东汉另一位正直的忠臣。
汉安帝时,冯焕官至幽州刺史,在任时疾恶如仇,执法不阿,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地方豪强,却由此引火烧身。当时,幽州豪强实力强盛,他们里应外合,假托皇帝旨意,将冯焕收入监中,责令他自杀。
冯焕下狱后忧愤交加,意欲自杀谢罪,他的儿子冯绲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对父亲说:“大人在幽州,志在除恶,实在没有其他罪过,必是奸人陷害。等您上书陛下,再认罪也不迟。”
冯焕写了讼状,历经艰难险阻送到京城,结果真相大白,果然是当地豪强伪造圣旨,栽赃陷害,可当汉安帝发现这一冤案时,冯焕早已病死狱中。
汉安帝痛惜这位屈死的忠臣,赐钱十万。之后,冯焕归葬宕渠(今渠县土溪镇),亲属在其墓前立石阙祭奠,此即“渠县冯焕阙”。
▲汉·高颐阙与神道神兽。图源:图虫创意
与冯焕阙相反,位于四川雅安的高颐阙,是汉阙中保存最完整、雕塑最精美的珍品。
阙上雕刻有汉代喜闻乐见的历史与神话故事,如“高祖斩蛇”“博浪沙捶秦皇”“三足乌”“九尾狐”“季札挂剑”“师旷鼓琴”“周公辅成王”等,人物、鸟兽等画面惟妙惟肖。
另外阙身还雕刻有阙主高颐的出行图,可见其生前派头十足:主车驾三马,导从车共七乘,骑吏十二人,伍伯(衙卒古称)八人,步卒十人,侍从一人。阙前两具英武大气的石兽——天禄、辟邪,似狮非狮,似虎非虎,这是汉代雕塑中常见的瑞兽。
高颐阙建于公元年,正值东汉末年,阙主高颐在益州当过太守。出土碑铭说他为官正直,“亲贤乐善”,“法萧曹之兀要,求由之政事”,大概是一个诸葛亮式的法治先锋。在人才辈出的汉末三国,高颐本是一介无名之辈,却因墓阙尚存而流芳千古。
▲雅安高颐阙上呈现的托角力士、高祖斩蛇、张良刺秦等。图源:图虫创意
正如学者陈明达所说,汉阙作为中国现存地面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为后人了解乃至复原汉代建筑提供了可靠依据。
这些古朴的石阙跨越两千年的时光,像饱经沧桑的长者,无声地诉说远去的大汉雄风。站在石阙下仰望,我们可从汉阙上精美的雕塑与石刻中可窥见汉朝人生活的一角,看到汉人出行、蹴鞠、献礼、祭拜、播种、采莲、驱雀等日常场景,还可从阙主或建造者的故事中,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浩然正气。
在汉朝之后,另一个世界级的帝国大唐,正是汉家陵阙的忠实粉丝。
▲山东嘉祥武氏祠汉阙及画像拓片。图源:网络
在西汉灭亡六百多年后,关中的地下世界随着人间世事变迁,开启了新的时代。
唐朝年,共有帝王陵墓20座,除唐昭宗和陵在洛阳、唐哀帝温陵在菏泽外,其余18座陵墓皆分布在关中北部的平原与崇山之间,号称“关中十八陵”。
若以唐长安城为中心,西连唐高宗乾陵,东连唐玄宗泰陵,大唐帝陵东西绵延公里,或因山而筑,或堆土成陵,与西汉帝陵遥遥相对,蔚为壮观。
唐朝帝陵均修筑围墙,保障陵寝的安全。唐陵城垣四面各开一门,以“四象”命名,即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人们习惯上又分别称青龙门与白虎门为“东华门”与“西华门”。唐陵四门外,是最高等级的三出阙。
尽管这些门阙基本都已灰飞烟灭,但考古学者还是在一些夯土遗址上发现其遗址所在。此外,唐朝的陵阙建筑比较灵活,陵园中的城墙、鹊台、乳台(此二者皆为陵台名),都设有阙。造型独特的门阙、角阙、台阙等等,大大增添了唐陵的气势。
▲唐乾陵陵阙遗址:武则天去世后,与唐高宗合葬乾陵,陵前立无字碑。图源:图虫创意
唐陵对汉阙的继承,要从唐高祖李渊的献陵说起。
唐贞观九年(年),时年70岁的太上皇李渊走到生命尽头。这位孤独的父亲曾在一场骨肉相残的政变中,一夜之间痛失两个嫡子与十个孙子,紧接着被次子逼迫退位,失去了权力。
李渊临死前曾向唐太宗李世民交代遗嘱:“我死之后,薄葬就可以了,皇帝也没必要太遵循古人守孝三年的死规定,你用一天来代替一个月执行就可以了。至于陵墓,一切俭约从事。”他也许知道自己的尴尬地位,识趣地安排了自己的后事。
但李世民还是决定以一场体面的厚葬送别自己的老父亲。他派人占卜墓地,勘定风水,下诏在长安城外的荆塬,为李渊营造唐代的第一座帝陵——献陵,并由建筑家阎立德(阎立本之兄)设计,抓紧开工。
一般来说,皇陵皆为皇帝在位时开始修建,可被迫退位的李渊并没有提前修建自己的陵墓。
▲唐·昭陵六骏之青骓:昭陵六骏原为立于唐太宗昭陵的浮雕石刻,原型是李世民生前的六匹战马,其中,“飒露紫”与“卷毛騧”于年被盗,后流失海外。图源:图虫创意
秘书监虞世南认为葬期将至,要在短时间内修建帝陵,只能一切从简。他给李世民写了一篇奏章,说:“汉朝皇帝即位后就开始修建陵墓,少者十余年,多者五十年才能修成。现在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汉人几十年做的事情,能否如期完工,令人担心。”其他大臣也上书,按照高祖遗诏,务从节俭。
唐太宗很矛盾,只好把虞世南的奏章交给群臣讨论,最后采纳虞世南等人的建议,采取折中的方式,既缩减原定的陵墓规模,又保持应有的陵墓建制。
李世民下诏说:“朕既为人子,卿等为人臣,爱敬罔极,义犹一体,无容固陈节俭,陷朕于不义也。今便敬依来请议论。”这意思是,我要做个好儿子,也要做好皇帝。
献陵依汉陵规格而建,工程减省之后,总算如期完成,封土夯筑的四个大门外,远远就可看见气势宏伟的高阙。历经多年风雨,献陵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唐朝皇帝在献陵门阙留下了足迹。
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皇帝都曾拜过献陵。史载,贞观十三年(年)正月,李世民携子孙、百官、蕃夷首领,前往献陵祭拜。李世民到献陵门阙之下,竟然痛哭失声,悲不自胜,观看高祖生前所用的服饰等物后,他更是在床前匍匐痛哭,在场众臣莫不唏嘘。
献陵的阙,记住了唐太宗的眼泪。可谁也不知道,这位君临天下的“天可汗”,在悼念父亲时,心中作何感想。
▲唐高宗乾陵,可望见残缺的三出阙。图源:图虫创意
五代时,关中唐陵陷入战火硝烟之中,守军四散逃亡,陵园无人管理。一个叫温韬的藩镇,聚众闯入大唐诸陵,盗掘所藏宝物,就连昭陵中藏的魏晋时期钟繇、王羲之书法真品也被盗出,流失于民间。此后数十年,关中唐陵一片残破景象。
唐陵被盗事件,让当时的统治者大为震惊,甚至不敢再建奢华的陵阙。
后周太祖郭威就对养子柴荣(周世宗)说:“当年我西征,见关中唐十八陵无不被盗掘,想来也没有其他原因,一定是所藏金玉珠宝太多了。我死后,当穿纸衣,以瓦棺薄葬,勿久留宫中,仪式一切从简,也不要设置守陵宫人,不要制作石羊虎人马,就在陵前刻石:‘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你若违背我的遗愿,我死了也不庇佑你。”
直到宋代,关中唐陵才得到修葺,但时至今日,唐陵门阙已大都被毁。唐阙被毁,使唐诗宋词中的天上宫阙徒留龙飞凤舞的描绘,象征最高地位的三出阙,也只能存在于遥远的想象。
近代以后,最早将阙带给世界的是一个法国人。
年,由法国汉学家谢阁兰带领的考察队从北京启程,沿着官道进入四川,沿途考察阆中、蓬安、渠县等地,经过长途跋涉,找到了他们朝思暮想的汉代遗物——汉阙。
在谢阁兰的书中,他如此描写见到的冯焕阙:“此碑(阙)为极优美之建物,装饰极简。其各部之设置:下为方座,座上为碑身,整石刻成,上端削锐,其上为碑盖,又上为介石,又上为椽,椽上为顶。”
▲年,谢阁兰在四川绵阳拍摄的平阳府君阙。图源:网络
汉阙所处的环境,让谢阁兰十分担忧。他发现,四川的汉阙多位于田间,阙座浸入水中,有的已经倾斜崩塌,即便尚未毁坏的,也有可能因为碍于农作,占据有限耕地,被村民改作石磨。
回到法国后,谢阁兰对汉阙进行了为期数年的研究,并将照片公之于众。欧洲人为此大为惊奇,没想到,中国竟然保存有年前的汉代建筑。之后,国内外的学者开始了寻访古阙的热潮。
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仍然在寻找汉阙。那些凋零残破的石阙,是中华历史不灭的见证,也是古老文明的根。
▲梁思成所作的各种汉阙测绘图。图源:网络
在四川与西康(中国原省级行政区,省会曾设于康定、雅安)境内,梁思成与同事们无数次被大量汉阙、崖墓等石刻震撼,称四川的石刻艺术之美,“可谓已入魔道矣”。
年,梁思成在雅安的一片荒野之中,为一座精美的汉阙惊叹,那就是高颐阙。碑、阙、墓、神道、石兽等一应俱全,历经千余年的动荡,劫后余生,将公元年的工匠巧思展现在梁思成一行人面前,也被梁思成绘入他的手稿中。
梁思成在其著作《中国雕塑史》中写道:“在雕塑史上,直可称两汉为享堂碑阙时代,亦无不当也。”
▲年,梁思成测绘雅安高颐阙。图源:网络
时过境迁,而今,中国考古学界对已发现的汉阙进行了周到的保护。
世纪之交,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库区文物迁徙曾经牵动无数人的心。
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考古队于重庆市忠县乌杨镇又发现了一处汉阙。
当时,江水的冲刷使石阙逐渐裸露,这碰巧被一位路过的煤炭搬运工发现。之后,经过近一年的抢救性发掘,高达5.4米的石阙从一千多年的昏睡中醒来,专家分析后,确定这是汉阙,后来根据发现地,为其取名为“乌杨阙”。
长达2米多的青龙、白虎雕刻于乌杨阙上,铭文无法辨认,但作为一对二出阙,它的主人应是一名高官。乌杨阙阙址位于花灯坟墓群,相传,当地是蜀汉将军严颜故里。
有人推测,乌杨阙的阙主有可能是这位英勇不屈的老将军。
严颜曾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刘备入蜀时,严颜镇守江州(今重庆),与刘备军的张飞交战。张飞攻下江州后,生擒守将严颜,大声恐吓道:“我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来投降,还敢与我大战!”
严颜反驳道:“你们无理侵占我巴蜀,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命左右将严颜拉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斩首就斩首!你凭什么发怒?”严颜多次拒降的豪情壮志感动了张飞。张飞改变主意,将他释放,并拜为上宾。
乌杨阙如今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庭,但不知还有多少珍贵汉阙,深埋于江流荒土之下。
千百年前,阙立在城门外,昭示汉唐都市的繁华安宁;立在达官贵人的墓前,代表着最体面的葬礼;立在庙宇的神道上,雕刻出世人的虔诚;也立在每个汉唐人的心中,寓意人与天的分界,他们相信,跨过陵阙,即可通天。
▲汉·乌杨阙,现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图源:图虫创意
阙中最高等级的三出阙,渐渐露出了它的真容。
年,有关部门对乾陵东南2公里处的陪葬墓进行发掘,在石壁上轻抚一段令人悲叹的唐朝往事。
这座墓,是懿德太子墓。那位19岁的墓主说了一番祖母的闲话,因言获罪而死。当时与他一起议论的妹妹与妹婿也受到牵连,永泰郡主之夫武延基与李重润一同被杖杀,永泰郡主怀有身孕,不久后受惊难产而死。
懿德太子墓见证了帝王家的无情,而墓道壁画中拔地倚天的阙楼,保存了难得的三出阙造型,让最雄伟的唐阙从幻想中走进现实。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局部)。图源:网络
多年来,西安、洛阳等历史名城都在追寻汉唐的盛迹。
年,考古学者在洛阳发现了应天门遗址,这也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城阙遗址。
应天门,原名则天门,这座修建于隋炀帝时期的洛阳城门,曾经是中国规格最高的城门,号称“天下第一门”。唐高宗在应天门诏释百济、扶余王,他的妻子武则天在应天门前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大一统王朝唯一的女皇。此后,唐朝皇帝多次在应天门接见万国来朝的使团。
应天门被发现的30年后,考古队又在此发现了城门东阙的遗址。近年,根据专家对遗址的研究成果以及懿德太子墓壁画的三出阙形象进行设计,新的应天门在洛阳拔地而起,门前赫然挺立一对三出阙。
神都城阙,盛世重现,汉唐遗风,依稀可见。
▲洛阳应天门夜景。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徐文彬等:《四川汉代石阙》,文物出版社,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出版社,
朱存明:《汉画像之美:汉画像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研究》,商务印书馆,
郑岩:《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孜江、高文:《中国汉阙全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王南:《汉家陵阙》,新星出版社,
[法]谢阁兰等:《汉代墓葬艺术》,文物出版社,
[法]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华北考古记》,中国画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