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母娘娘的进化过程从披发号叫的猿人到 [复制链接]

1#

大家都知道,外国情人节是2月14日,国产情人节是阴历七月七日,缘于牛郎织牛的爱情传说,一对仙凡结合的年轻人,活活被王母娘娘拆散,然后每年七月七日,允许他们在天河上见一面。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这天晚上,未出嫁的美女们钻到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织女讲授针线技巧。其实南朝梁殷芸小说中,把牛郎和织女分开的却不是王母娘娘,说的是天帝先让牛郎和织女结合,而后因为他们荒废了耕织事业,把他们分隔到天河东西。到清朝时期的小说《牛郎织女》中,西王母也只是向玉帝报告了牛郎织女的情况,并未亲自处理他们。直到现代电视剧中,才让王母娘娘把这个锅背上了。

为了全面了解西王母这个人物形象,我梳理了一下从先秦开始到近代,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和传说,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先秦时期的西王母

1、山海经

主体内容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山经西山经》中记载: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是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玉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西王母长得与人相似,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制的发饰,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后文还介绍她的周围有各种奇形怪兽。这是不是一下子颠覆了大家的美好认知?不要慌,看我们慢慢向下展示。

也就是说,西王母完全是一幅半人半兽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西王母应当是一个或多个母系氏族部落的头领,处在原始社会,人们以打猎和采摘野果为生,以兽皮的树叶为衣,看起来,就象人首兽身一样,也可能语言还很落后,只能用不同的叫声来指挥和招呼她的臣民们。

2、竹书纪年

同期的《竹书纪年》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诀。”“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同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从黄帝到大舜以及周穆王时代,他们与西王母氏族之间都有不断的往来。代表母系氏族的西王母来拜会父系头领舜帝,并且还向舜帝献上了玉制器件;周穆王不但到昆仑去见了西王母,而且西王母也来过,在昭宫会面。从后来历代记载来看,也不仅仅是西王母一个人常命不死,而是代代相传的女性头领。直到现在云南摩梭族还是母系社会,实行母系家长制,孩子跟从母姓,应当与那样有些类似。同时还赋予她一项神职:掌管天下灾疫和刑罚,为以后她的法力打下了伏笔。

二、战国及汉初时代的西王母形象

1.《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是西晋人从古墓中盗掘中的一批书简,有人认为是战国时代作品,还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总是先介绍成书年代?因为我们是按从古到今的顺序来分析其进化过程的,每个年代中,西王母的形象等都有不同的特点。据该书记载: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将子无死,尚能复来……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周穆王时期大约在公元年左右,当时他到西王母那里做客,与西王母在瑶池饮酒唱和,其中,这里有了一下明确的地点,也就是后文经常说的瑶池。不仅有瑶池之说,据专家考证,在现泾川县境内有座回山,山中有座初建于汉朝的王母宫,也叫回中宫,相传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此惜别,并且周穆王几步一回头,所以有个回中道之名,不过从字面理解,回中道也可以看做是回到中土之路。这时,西王母已经不是披发号叫的猿人形象了,不仅可以喝酒,还可以与周穆王相互做诗唱歌,表达感情。其实从大舜时代到穆王,相隔多年,经过与中土的不断交流,文明程度也有所进步了。文中的西王母还曾流露出与鸟兽为伴的无奈。另外,还透露出她是帝女的信息,与神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2.《大人赋》

汉初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写道:

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矐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这里主要描述了西王母的形象乃是一个白发苍苍、眼睛不好的老人,戴着玉制饰品,仍然住在山洞中。这个形象比山海经与竹书又具体了,这应当是写实的情况,只是见到了一个上了年纪的氏族首领,仍然是处在穴居、游猎的母系氏族时代。

三、魏晋唐宋时代,西王母形象高度升华

1.《汉武帝内经》

该书属于中国志怪小说范筹,据前人分析是魏晋人所写。主要记述了武帝一生事迹,但把军政大事都略去不写,专门记载其访仙问道的情况,而尤以与西王母相会为详。

其实武帝对于长生不死是相当执着的,在《史记孝武本纪》中多有记载。据《汉武帝年谱》统计,汉武帝从45岁以后,曾11次到泾川,就是为了能遇到西王母,为他开出长命方子。现考古人员已在天峻县境内的二郎洞内发现西王母居住的遗址,并且发现显示“长乐未央”、“常乐万亿”字样的铭文,确认汉代前后,确实与中土有着密切的联系。

书中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年)四月的一个晚上,忽然有个穿青衣的漂亮女子来到宫中,告诉汉武帝天内清斋,不要处理政事,七月七日王母将要来访。等了七月七日这天二更以后,

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视之可年卅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

王母乘坐着象紫色一样色彩华丽的车辇,车前是彩色的龙拉着车。看上去也就30岁左右的模样,不仅有绝世容颜,神人仙的意态,而且和蔼亲切。跟从她的两个侍女也是年纪十六七岁的美少女。王母取出七个鸭蛋大小的青色仙桃,给武帝吃了四个,自已吃了三个,然后告诉仙桃要年才得一熟,并且在华夏土地上是长不起来的。后来与武帝大谈长生不老之道,这可是武帝梦昧以求的愿望。在谈话中还透露出她的先师是元始天王,元始天尊乃是道教的高级神仙,也暗示了这部作品很有可能是道家人士创作的。另外从该书主要内容来看,也应当是当时的道士,为了宣扬他们的长生良方,一方面假托武帝,一方面搬出西王母来为其站台、撑场子,才写出的该书。

这时的形象已与远古迥然不同的,华贵优雅的意态已代替了原来的凶恶面目。作为能使人长生不死的神,并且拥有能让人延年益寿的仙桃,是符合人们的美好愿望的。当然能教汉武帝长生的神仙,风貌格局自然不能太低。

2.道教各派都把西王母神化为各种道家真经的传播者

从战国时期到秦始皇,一直有那么一群宣扬长生不死的方士,假托前世“名人明君”,炼丹作符,为人指点长寿密方。当时的道家也不甘落后,各门派都把已经有长生法力的西王母拉入自已的阵营。

两晋时期,道家上清派在《大洞真经》、《雌一宝经》、《大有妙经》中,都把西王母列入其传经体系中;在灵宝派的《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卷》中把西王母和东王公并列于众道家大师中。到南北朝时期,西王母已基本完成由神话女神向道教女仙的转化过程。

梁代道家《真灵位业图》作品将西王母列入“女真位”,使西王母成为众女仙之首。唐末道士杜光庭在把西王母列入众仙之首的同时,还把南极王夫人、云华夫人、右英王夫人等列成西王母的女儿。正式确定了西王母在道家的女仙地位。同时杜光庭还把生阳和之气、管理东方的东王公,和理阴灵之气的西王母并列,形成对偶态势。另外,道家还在恒山、华山、泰山等名山附近修建了王母观、王母祠、王母宫等以备民众膜拜,对王母的法力起到推广作用。

《旧唐书》中记载,唐高宗曾派使者专门祭祀西王母,说明王母的形象和地位,不仅道家和普通民众推崇,官方也是肯定和认可的。

四、宋代以后的小说对王母形象的塑造

宋代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描述了法师与猴行者,路过西王母池和蟠桃园时的情景。猴行者不但回顾了他年前在此偷桃被罚的经历,也讲述了蟠桃三千年一开花,一万年方结果的情况,还有人吃了可延寿三千年的奇妙效果。宋代话本只是个原型,明代小说《西游记》则把整个场面细化了,王母娘娘不但大开寿筵,邀请各路神仙为她祝寿,还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空、去蟠桃园用法术定住来摘桃的七个仙女、把整个蟠桃园毁掉的情景。

《东游记》、《镜花缘》也都叙写了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下界八仙、百花仙子的故事。宴中主客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照例,王母都每人赐一颗仙桃。

清末小说牛郎织女中,是这样描述的

只见西王母头带九云冠,身穿百雉仙衣,腰围玉带,手秉如意,端坐殿上。

小说中先是介绍了玉帝驾前金童,来到富有艳名的瑶池仙宫,看到宫内织女天孙后引动凡心,遭到西王母控告,被罚下界,后来回来后,不勤本职,再次惹得西王母向玉帝控告,玉帝决定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一会,由太上老君具体措办的。虽然西王母两次告状,但做出处罚的仍然是玉帝。但我小时候看黄梅戏《牛郎织女》时,分明看到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划天为河,将一对恩爱夫妻隔在天河两岸的。从此处看,西王母还是一名封建礼法的维道者形象。

其实,从小说的先后顺序和情节来看,《穆天子传》和《汉武帝内经》当为其原型,特别是各种场景中都提到瑶池和仙桃,还有丰富的乐舞。西王母的形象和权威也是越来越丰满了,不仅容貌优雅,还且有母仪天下、统领众仙的风范。

五、民间传说及王母在民间的影响力

在前文所说的甘肃泾川县回山王母宫,自宋朝开始已举办多次庙会,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倡导下,曾经举办6万多人的庙会,游人及商客满布陕西、河南、甘肃、台湾各地。

明清时代,王母娘娘在民间善男信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河北平山县王母村中流传,王母出生于该村一户桑姓人家,从小父母过世,跟着兄嫂生活,经常受到虐待,后来受仙家点化,许配给东王公,并居住在长满蟠桃的瑶池旁边,号称西王母。汉武帝曾经到访,并一起饮宴,一起唱诗答和,也为王母在高台上修建了祠堂。家乡旧民们希望已经成神的西王母,能为家乡赐福,就在每年三月初三到初六期间,锣鼓喧天地开展庙会,并在会上对王母娘娘进行隆重祭奠。其次,清朝时期北京也有一座蟠桃宫,也是每年三月举行蟠桃会,也是百戏竞演,热闹非凡的。泰山之下的王母池,在道光年间前后,也有相当规模的王母庙会。这都反应了处在历朝历代的普通民众,为了平安长寿,寄希望于让人长生、法力无边的女神领袖的良好愿望。

六、西王母的婚姻家庭情况

前面讲到,河北平山县的传说中,把西王母嫁给了东王公,但从各种记载中,并没有明确这层关系,道教作品中,只是把他们两个安排为分管男女的神仙领袖,在各类庙宇中有的也将二位并列,但并不能直接认定他们为配偶关系。

在《西游记》中虽然看上去王母娘娘与玉皇大帝好象是夫妻关系,但也没有明确。其中玉帝住在天庭灵霄宝殿,西王母仍然住在瑶池仙宫,而且在举行蟠桃盛会时,玉帝也是以客人身份参加的。包括清末小说《牛郎织女》中,也是各管各的、各住各的,应当是上下级关系。依笔者看来,西王母没有配偶也是对的,从最初的母系氏族习俗中,家长肯定是女性,不会专门配一个丈夫的。后来的道家讲究的是长生不老,将东王公与王母配成夫妻,也不符合他们的道义。至于民间传说,当然得有民间的烟火味道,一个单身女人长期单打独斗,肯定不符合大家的口味。至于现代的多数影视剧,总把玉帝与西王母安排在一起,俨然是一双入对的夫妻关系,把天庭开成他们的夫妻店,也反映了现代大众崇尚夫妻美满、瞌家幸福的美好愿望。

至于子女,除了道家所说的南极王夫人、云华夫人、右英王夫人,还有各类小说和民间传说中的如下几位。

1.七仙女,从汉代时期就有七仙女传说,在各类汉代及后世壁画中,多有众仙女环绕西王母的画面,民间传说将她们都说成西王母的女儿们。

2.龙吉公主,《封神演义》中说龙吉公主是昊天上帝与瑶池圣母所生之女,最后被姜子牙封为红鸾星。

3.太真夫人,宋《太平广记》中记载,太真夫人是王母的小女儿,十十六七岁年纪。

结语

1.从远古的黄帝开始,到周朝天子穆王、汉朝的武帝,应当是亲自与西王母有过实际接触的,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应当比较接近实际,虽然描绘出来以后,会根据自已的需求做一些修改。比如黄帝时代可能以中原帝君自居,有意丑化边远民族形象,而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就算不能如他所愿,也不能实话讲出西民的落后状况,以免失了帝王身份。

2.魏晋开始以后的道家,从道教发展角度出发,演义周穆王和汉武帝故事,丰满、美化了西王母形象,提高其在仙家的地位,让她的法力由拥有长生不死药到发放蟠桃,再到广泛传授道家经典,成了一个虔诚的道家女仙领袖。

3.后期各家教门与普通民众,还是根据自已的愿望来塑造西王母形象。不管处于什么目的,已经神化了的王母,必须具备威严高贵、法力无边的特质。比如道家仍然宣扬西王母在天庭中的权威的法力,而河北平山县则将其拉入自已的圈子之内,为家乡增光添彩。

4.现代影视剧则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播真善美的正能量,同时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进行了大胆的创作与改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