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 [复制链接]

1#

公元年,董卓入洛,东汉王朝的中枢权力从此崩塌。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并非拥兵入洛的董卓,也并非曹操。

这场洛阳权力惊变的背后,袁绍以自己顶流士族的身份,在公元年挑起了一场权力战争。

这一年,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成为辅政大臣,与内廷宦官集团、何太后,辅佐少帝执政,共同构成了新一轮的中枢领导班子。

这一年,何进谋诛宦官,引发洛阳惊变,内廷宦官尽数被诛,何进也死于这场政变中。

这一年,董卓拥兵入洛,执掌东汉中枢权力。

黄巾叛乱

五年前,东汉境内爆发黄巾起义。

这场起义,始于公元年3月,终于8月。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黄巾起义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深深影响了东汉王朝的统治。黄巾起义的核心地区在冀州魏郡,属于东汉王朝的顶流大都市,也是后来袁绍的都城。

张角在魏郡起兵之后,影响力迅速扩大,波及临近的兖州东郡(曹操最初任职的地方,也是顶流大城市)、豫州(主要在南阳盆地,属于超一流的经济圈)。

东汉王朝急忙派出皇甫嵩、卢植、朱儁三将平叛,仅仅五个月后,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被一举荡平。

五年后,汉灵帝去世,东汉王朝也迎来了最为可怕的一幕。

中枢权力崩塌。

洛阳惊变

公元年,汉灵帝病逝,少帝登位。

东汉权力中枢控制在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何太后以及内廷宦官手中。

何进为巩固权力,开始谋诛宦官。

而为他出谋划策的顶级谋臣,正是顶流士家出生的袁绍。

史书记载:

袁绍亦素有谋,因进亲客张津劝之曰:

“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进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绍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袁绍复说进曰:

“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

绍以为中官亲近至尊,出入号令,今不悉废,后必为患。而太后母舞阳君及苗数受诸宦官赂遗,知进欲诛之,数白太后,为其障蔽。又言:

“大将军专杀左右,擅权以弱社稷。”太后疑以为然。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这四段话,表面上是《关于何进灭宦实施细则》,本质上却是《灭汉实施工作方案。

袁绍主导的这次超级大工程,在《后汉书》中被归纳为:

“灵帝崩,绍劝何进征董卓等众军,胁太后诛诸宦官,转绍司隶校尉。”

换句话说,谋诛宦官的真正操刀手,是袁绍,当然还有一位重量级的袁家老弟袁术。

袁绍为何进谋诛宦官一事,直接命中要害。

宦官势大,寄生太后。

这短短八字,就是解题良法。

对于宦官势大一事,

袁绍也直接告诉他怎么办。

第一: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第二: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

这两句话,袁绍一边给何进打鸡血,一边又说出了何进自身的优势和谋诛宦官的方式。

对于寄生太后一事。换句话说,就是宦官和太后有勾连,动宦官,就意味着动太后。

如何做?

袁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很简单,利用自己袁家顶级士族的影响力,召集四方豪杰,包围京城,迫使太后自行结束与宦官的勾连。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这些四方豪杰,史书虽然没有标记具体名字,但我们大抵可以想象,应该是日后诸侯讨董中的各路诸侯首领。

也就是说,袁绍之所以能够在日后成为讨董联军的首领,是因为他自身在这些四方豪杰中,一直有着超强的认可度和领导力。

可何进尚未动手。

内廷宦官得知何进诛杀他们的消息,先发制人,斩杀何进,袁绍、袁术两兄弟趁机拥兵大杀四方,火烧宫门,诛杀大批宦官,仅有少数宦官胁迫少帝逃离洛阳。

而这批逃离的人,又落入了抵达洛阳近郊的董卓手中。

董卓入洛

董卓,作为地方军政长官的他,按资历根本没有可能进入东汉王朝的中枢系统中。

他出生在甘肃临洮,作为西北汉子,他的少年时光,大多数都过着大口吃酒、大块吃肉的日子。

年轻时候曾经仗剑走天涯,进入河湟谷地一带,与当地的羌族大口吃酒,大块吃肉,很快就和当地大大小小的头目打成一片,成为知己好友。

游历结束后,董卓选择在老家务农。羌族朋友前来看望他,他把耕牛直接宰了请客,羌族兄弟们对此十分感动,回家后众人打包送了一千多头牛羊送给了他。

据砖家分析:

这一千头牛羊很可能是董卓日后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董卓靠这笔财富打点关系,一跃进入了东汉王朝的军政系统,相继担任军司马、郎中、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等职位。

那时候,他和皇甫嵩是西北双将,各自统领一路人马,成为西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统帅。

后朝廷见他势大,想要征召他入朝,撤销他的兵权,董卓拒绝诏命,以西北一带羌族、胡人反复无常,需他镇抚为由拒绝,拒绝入京任职。

诚然,董卓这种级别的地方军官,想要进入洛阳中枢,没有顶天的军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这份顶天之功,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由皇甫嵩、卢植、朱儁三将负责,后卢植因宦官诽谤,被撤销军权,董卓空降前线,指挥卢植帐下军队。

遗憾的是,董卓在参与平叛过程中,不仅没有立功,还为此被撤销官职,回到了西北地区。

史书记载:

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

董卓幸运的地方在于,东汉频繁的地方战乱,一次又一次的给了他重新崛起的机会。

那年冬季,刚刚被撤职没多久的董卓,因为西北一带的羌胡反叛,再度成为西北前线军事统帅,担任皇甫嵩的副手。

此时的董卓,实质上和西北军区副司令没有什么区别。

袁绍牵头,何进密诏董卓入洛,让作为地方军事领袖的董卓,成功有了进入洛阳中枢的机会。

当宦官刚刚逃离洛阳,就偶遇了在洛阳近郊的董卓,董卓下令诛杀了宦官,迎接少帝趁机入京,接管京城防卫部队,掌控了东汉朝廷,成为洛阳政变中的第一功臣。

董卓入洛后,袁绍列入上席,成为超越叔辈袁槐级别的中枢大佬。

至此,东汉王朝的中枢权力崩塌,董卓、袁绍两人,成为了东汉中枢权力的实际掌舵者,袁绍的这招毒计,也一下毁掉了东汉王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