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延年益寿,镜辟不详浅谈古代铜镜的作用 [复制链接]

1#

铜镜是古代人们用以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在玻璃镜尚未普及之前,在长达数千年的悠悠岁月中,铜镜深受人们的青睐,正如《列子·贵言》所言:“面之所以引,明镜之力也。”我们如果只了解镜子的实用功能,对我们学习古代铜镜相关知识还是不够的。铜镜,包括“镜”字,“鉴”字在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功能。

唐真子飞霜镜

(一)以镜喻事,以鉴寓史

古代的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常常以镜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观面的修饰功用,隐喻社会、历史中的大事,阐发除某些人生的哲理。如,《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意为前面的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成相》:“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一代明君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成为颇富哲理的千古名言。

东汉早期博局纹人物画像镜

《战国策·齐策》中《邹忌讽秦王纳谏》的故事更是饶有趣味,发人深思。邹忌是个美男子,“朝服,衣冠窥镜”,自以为美貌天下无双,后听说城北徐公更美,就分别询问自己的妻、妾、客人,自己与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他们都回答说是邹忌美。后来,直到亲眼看到徐公,邹忌才发现自己并不如徐公美。他再三思考,悟出众人之所以不讲真话,是因为妻子爱他,妾怕他,客人则有求于他。邹忌从这件事情中受到启发,劝诫齐威王虚心纳谏、兼听广纳,终于使齐国靠修明国内政治而走上富强之路。

东汉三段区段式神兽镜

(二)以镜寄情,以镜托思。铜镜还是男女间爱情的信物,用以表达朝思暮恋的情感。在汉镜铭文中,常见以镜寄情的词句,如“长相思,毋相忘”、“长乐未央,奉毋相忘”、“君行卒,予志悲,久不见(或为:‘秋风起’、‘道路远’),侍前希(稀)”、“君有行,妾有尤(忧),行有日,反毋期,愿君强饭多勉之,仰天大息,长相思”。隋唐镜铭中,这样的内容也很多,如“别春驰忧,结恋离愁”、“玉匣盼开盖,轻灰拭夜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等。

唐嫦娥玉兔菱花镜

“破镜重圆”的故事,更是为铜镜披上了传奇色彩。唐朝孟荣《本事诗·情感》记载了这样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南朝陈国时,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夫妻恩爱,眼看国势衰微,驸马担心如花似玉的妻子落入敌手,二人再无缘相见,便把一面铜镜破开,两人各执一半,并相约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去市上卖那半面镜子,以求能够有缘再相聚。后来,陈国果然亡国,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大臣杨素家中,因姿容超群而受到宠爱。但是,乐昌公主仍然念念不忘结发夫君,于正月十五差人到街上叫卖破镜。沦落为民的徐德言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京城,认出了那半面镜子,因无缘相会,便在镜上题诗:“人儿偕镜,与吾相离;镜虽犹存,人往何方?嫦娥无影,明月徒光。”乐昌公主见诗后万分悲痛。后来,杨素得知此事,顿生同情,准其与丈夫团圆。于是,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相偕回到江南,白头偕老。“破镜重圆”这一成语就源于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用来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团聚或决裂后重新和好。

唐海兽葡萄纹镜

铜镜大部分为圆形,圆形在中国古代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汉语中的团圆、圆满都是祥和的词语。唐代时,有一些纹饰的镜子,不仅因制作精美而受到人们喜爱,而且由于纹饰本身寓意深长,象征着成双成对、生活美满、大吉大利而十分流行,如双鸾衔绶带镜、双凤镜、雀绕花枝镜、对鸟镜、瑞兽鸾凤葡萄镜等。当时,姑娘出嫁的嫁妆中就有这一类的镜子。如王建《老妇叹镜》:“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薛逢《追昔行》:“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可能就是指金银平脱双凤镜。

清五子登科铜镜

(三)馈赠佳品。铜镜是相互馈赠的礼品,是地方进献皇帝的贡品,也是皇帝赏赐臣下,赏赐外国、外族使臣的物品。因为铜镜不仅仅是实用器,而且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收藏价值,所以作为礼品非常合适。文献中有不少以镜进献皇帝的记录,《古今图书集成》卷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水心境一面,纵横九寸,青莹耀日,背有盘龙,长三尺四寸五分,势如生动,元宗(玄宗)览而异之。”据考证,水心镜即“江心镜”、“百炼镜”,其上纹饰为盘龙,白居易《新乐府·百炼镜》中有“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当时贵族之间,男女情侣之间互赠铜镜之事也时有所载。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即是一例。

唐盘龙水心镜

相传盛唐时期,定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据《唐书·礼乐志》记载,这一天,群臣献甘露寿酒,并以制作的铜镜作为祝寿或互赠的礼物,故“千秋节”又称为“千秋金鉴节”。这样的社会活动,无疑也促进了铜镜制作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千秋节那天,玄宗皇帝还将铜镜赏赐给群臣,以示圣恩浩荡。唐玄宗本人还撰有《千秋节赠群臣镜》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千秋镜可能是盘龙镜,因为出土的盘龙镜边缘有的铸有“千秋”二字。

唐江心镜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铜镜还通过多种渠道运至国外,尤其是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相当频繁,陆上、海上的“丝绸之路”将许多特产,包括铜镜向外输出,外国使臣、商人、留学生、僧人等成了中外文化传播的媒介。在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坦吉克、乌兹别克、伊朗等地均发现汉镜或唐镜。中国铜镜对日本的影响很大,相关记载也很多。小小铜镜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早在汉魏时期,中国铜镜已经大批舶载至日本。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使来到中国魏都进贡,魏文帝赠送女王的物品中有“铜镜百枚”。日本考古不仅发现了中国的魏镜、吴镜,也发现了东渡日本工匠或当地工匠仿制的“倭镜”,说明中国的工匠对日本铜镜发展的贡献。

唐月宫镜

(四)镇灾辟邪。铜镜是人们用来照面饰容的,但在墓葬随葬品中也屡有发现,究其原因,除了表示给死者在“阴间”使用,与一般明器的作用一样外,铜镜还另有用途。汉代镜铭中常有“服者君卿,镜辟不羊(详)”、“延年益寿而辟羊(详)”、“左龙右虎辟羊(详)”等。镜能发光(实为反光),因此古人相信镜具有镇妖降魔、去怯消灾的功能,它既能保护生者,也能使死者免遭灾祸。

东汉博弈乐舞纹镜

唐代时,一些传说更加夸大了镜子的这个功能。王励《古镜记》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末,有个叫王度的人得到了一面宝镜,屡次使用此镜制服妖魅,后来他的弟弟王勋也凭借此镜降服妖怪。数年后,这面镜子即化去,不见踪影。古人相信镜子的这一特殊功能,衍化出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尤其是阿拉伯世界),似乎对镜子都有一种神秘的感情,愿意相信镜子有种人们捉摸不透的魔力。一些传说、神话中,镜子降服鬼怪的故事引人入胜。在民间,有办丧事人家的邻居以镜悬门,以辟不详的习惯;甚至古代寺庙建筑在正脊和壁上嵌镜,实为驱除鬼魅而设;还有武士胸前的护心镜,也具有这一功能。

明十二生肖四神镜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